第22章 墨星坠落的文明祭
美丽雅阁210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2章 墨星坠落的文明祭,一个B三个男人换着干,美丽雅阁210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十二章 墨星坠落的文明祭
霜降,荒鬼村的透光镜突然失去光泽。李修文发现镜面上的“黑蛋星”黯淡褪色,与此同时,五色麦田里的墨黑麦竟成片倒伏,麦粒上的“正”字裂成碎片,在风中化作黑色蝴蝶,翅翼上写着“归”。
“墨魂要走了。”刘老鬼摸着铜烟袋里的鹅卵石,石面“伴”字浮现裂痕,“黑蛋的星芒该回天上了。”阿秀的裁纸刀(刀柄已缠满虎娃们的祈福红绳)突然生锈,刀刃映出山神庙的残垣——那里不知何时立了块新碑,碑面空白,只刻着支断笔。
王静安从省城赶来时,带来了太学的观测报告:“北斗第七星偏移轨道,预示着‘文字之魂’的载体将发生转移。”他的钢笔尖滴下翠绿墨汁,在透光镜上写下“送”字,墨迹竟凝结成露珠,滚落在荒鬼村的地界碑前,写成“别”。
村民们在老槐树下搭起祭台。祭台上摆着断笔、鹅卵石、透光镜碎片,还有黑蛋当年的半块饼子。李修文用银白墨写下《墨魂祭文》,纸页刚焚化,灰烬就聚成黑蛋的虚影,他右脸的“正”字泛着柔光,左手比出“书”的手势,右手握着支由五色麦芒组成的笔。
“墨魂不是鬼,是文字的良心。”刘老鬼对着虚影磕头,“你教我们写‘正’字,现在该教我们写‘别’了。”虎娃们将彩色麦汁洒在祭台上,墨汁竟汇成“谢”“念”“盼”等字,每个字都带着体温,像是荒鬼村人用真心写成。
深夜,透光镜突然发出强光,镜面上浮现出黑蛋的日记投影:“我走之后,文字的魂就在每个人的笔尖。”字迹逐渐模糊,化作千万只萤火虫,每只萤火虫的尾部都写着“善”字,飞向五色麦田,点亮了整片田野。
五更天,荒鬼村的村民们发现老槐树的树干上出现了新的年轮——年轮纹路竟是“魂归文字”四个大字。阿秀在树根处埋下黑蛋的鹅卵石,石面裂痕中渗出墨汁,在泥土里写成“种”字,旁边很快长出了株幼苗,叶片形状像支直立的笔。
正午,太学的教授们带着仪器赶来,在麦田中央竖起“文字文明纪念碑”。碑身用五色麦秆压制而成,碑顶镶嵌着透光镜的核心碎片,当阳光照射时,碑面会浮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字:甲骨文、小篆、楷书、简体字,最终定格在“人”字。
暮秋的寒风中,荒鬼村举行了庄重的“墨魂归星”仪式。王静安用留声机录下村民们的朗读声:“人之初,性本善...”“文字本无错,错在有心人...”这些声音随着电波升空,与北斗七星产生共鸣,黑蛋星的光芒逐渐转淡,却在天幕上留下了永久的“文”字星图。
冬至,荒鬼村的蒙学里来了位特殊的老师——她是王静安的女儿,留着齐耳短发,带来了打字机和油墨印刷机。在她的指导下,虎娃们用五色麦汁制作油墨,印刷出第一本村民自编的《荒鬼村文明志》,封面用烫金字体写着:“墨魂虽去,文字长新。”
刘老鬼站在老槐树下,看着新长出的“笔形幼苗”已亭亭如盖。他摸出铜烟袋,里面不知何时多了粒萤火虫的残翅,翅面上的“善”字虽已褪色,仍依稀可辨。阿秀递来碗热麦粥,粥香中混着墨香,恍惚间,他仿佛又听见了黑蛋的声音:“文字的魂,在人心里,只要有人写字,我就活着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