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打鬼广场的「鬼明星」养成记
美丽雅阁210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章 打鬼广场的「鬼明星」养成记,一个B三个男人换着干,美丽雅阁210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二章 打鬼广场的「鬼明星」养成记
王二麻子四人在打鬼广场晒了三天,非但没瘦,反而胖了——孙二娘的辣油饼摊子就在旁边,百姓们看他们可怜,时不时扔两块饼过去,饼上还沾着腐乳酱。张赖皮舔着嘴角的辣油,感慨道:「早知道当鬼这么舒服,该多偷几只鸡!」
第四天清晨,县太爷摇着折扇来「探鬼」。王二麻子赶紧挤出眼泪:「大老爷,小的知道错了,放小的回家吧!」县太爷却指着广场尽头的商队:「看见没?西域商人慕名来看你们『鬼态』,还说要给你们画『鬼像』卖钱。」众人抬头望去,果然见几个戴面纱的商人举着羊皮纸,对着他们比比划划。
李混子突然挺直腰板:「原来咱们这么值钱!」赵小偷立刻摆出「鬼哭」造型,嘴角咧得能看见后槽牙。县太爷趁热打铁:「这样吧,你们每天表演三个『鬼节目』,赚的银钱分你们三成,如何?」四人对视一眼,忙不迭点头——反正不用干活,还有钱拿,傻子才不答应!
第一个节目是「鬼吃辣油饼」。孙二娘特制的辣油饼里掺了三倍辣椒,王二麻子咬第一口时眼泪狂飙,却听见台下喝彩声震天:「好!鬼流泪了!」张赖皮见状,干脆把饼扣在头上,辣油顺着脸往下流,竟像极了「鬼冒火」。西域商人连连拍手,往钱箱里扔了锭银子。
第二个节目是「鬼跳傩戏」。刘老鬼被请来当指导,他拄着拐杖大喊:「抬左脚!摇铜铃!对,表情要狰狞!」王二麻子学他摇铃,却把铃舌甩飞了,正好砸中李混子的额头,肿起个「鬼包」。百姓们笑倒一片,李师爷趁机兜售《鬼跳傩戏图解》,十文钱一本,瞬间卖空。
最绝的是第三个节目「鬼审鬼」。县太爷搬来桌椅,让王二麻子扮「鬼判官」,审一只偷油的老鼠——其实是永革用辣油训练的「鬼鼠」,会用爪子敲惊堂木。赵小偷蹲在桌下学「鬼差」,突然放了个响屁,熏得「鬼鼠」窜上房梁,却被蜜蜂驮着的辣油网兜住。全场哄笑中,西域商人掏出金币:「这『臭鬼屁』戏码,我买了!」
三天后,打鬼广场旁竖起块木牌:「荒鬼村鬼趣园,每日卯时开演,门票辣油饼一张」。王二麻子四人有了新名号——「辣油四鬼」,脖子上挂着县太爷发的「鬼员证」,证上写着:「打鬼有功,偷鸡无罪」。他们住的破庙改成了「鬼宿舍」,墙角堆着百姓送的辣油、梅子酒,还有李寡妇送的「鬼香包」。
某天夜里,王二麻子摸着「鬼员证」上的辣油印记,突然想起下地干活的苦。张赖皮啃着辣油鸡腿,含糊不清地说:「咱们现在是『鬼明星』,等赚够银钱,去县城开个『鬼酒楼』,专卖辣油鬼鸡!」赵小偷打了个饱嗝,窗外的辣油灯笼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,像个正在跳舞的小鬼——这影子,比他去年偷鸡时的狼狈模样,可要光鲜多了。
而此刻的县太爷书房,师爷正捧着账本汇报:「打鬼广场门票收入已购二十亩辣油地,鬼趣园周边摊位租金可再盖三间驿站……」县太爷望着窗外的鬼火似的辣油灯笼,捻须笑道:「古人言『治民如烹小鲜』,我看啊,不如说『治民如制辣油』——辣得恰到好处,方能香飘万里。」
远处,王二麻子的鼾声混着辣油饼的香气飘来。打鬼广场的木柱上,不知谁用辣油写了句打油诗:「偷鸡摸狗不如鬼,一日三餐辣油配」。路过的孩童念出声,惹得拴在柱旁的「鬼鼠」吱吱叫,爪子上还沾着半块没吃完的辣油饼——这荒诞的「鬼日子」,竟比正经日子还热闹几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