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~战国时代24
陆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6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~战国时代24,穿越历史,从远古到现代,陆坪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一,孙子不是孤立地,而是从战争与政治、经济的复杂联系中,来观察和论述战争问题。
孙子虽然不能够彻底弄清楚,战争同政治、经济的关系,究竟是怎样的,但却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。
第二,孙子强调,作战要尊重客观条件;同时又强调,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。
第三,孙子的名言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,这句话不但具有军事学意义,而且具有哲学意义。
它告诉我们,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,然后才有可能根据这种认识采取措施;
又告诉我们要全面地观察问题,要看到矛盾的双方,不要只看到一方面,看不到另一方面。
但是,必须指出,孙子的军事思想是有局限性的。
首先,孙子的论述只是从指挥战争方面说的,这里面不包括战争的性质。
指挥正确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,但不是根本的因素,根本因素在于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,这一点孙子没有认识到。
孙子没有能够科学地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,这是孙子军事思想最大的局限性。
其次,因为孙子还没有能够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,他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和广大士兵,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,过分强调了将帅个人的作用。
再次,孙子虽然不反对战争,但为了强调保全军事实力,慎重用兵,他又认为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,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”。
这种认识,作为一种战略思想有极大的片面性。因为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对某一个具体战役来说,在强大的武力威胁下,或许有一定可能性;
而对作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的整个战争来说,则是绝对不可能的。
所以说,孙子还没有完全懂得,他还没有真正认识战争的本质。
最后,孙子否定攻坚战也是十分错误的,要知道没有攻坚战,取得最终胜利就不可能。
这些都说明孙子军事思想的局限性。
译文(略)
注释(下一章)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