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~战国时代23
陆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55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~战国时代23,穿越历史,从远古到现代,陆坪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注释:
1、《计篇》是《孙子》中的第一篇,是全书的总纲。
2、兵:兵器,引申为用兵,也就是战争。
3、察:细看,含有仔细观察、认真研究、慎重考虑等意思。
4、经:纵线,这里也有纲领、大纲的意思。这句说,以五事为纲要,即“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”五项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。
5、校:通“较”,比较。 计:计算、估计。所谓“计”,即下文所说的:主、将、天地、法令、兵众、士卒、赏罚等“七计”。这七计是五事的引申,是敌对双方在这些方面优劣条件的比较,不可能有准确的计算,只能估计。
6、与:同“予”,给予。
7、而不畏危:应作“民弗诡也”。诡:违,违抗。
8、死生:指死地、生地。
9、曲制、官道、主用:曹操注:“(曲制者),部曲、旛帜、金故之制也。官者,百官之分也。道者,粮路也。主用者,主军费用也。”
10、将(jiang浆音):这里用作副词,抑将,行将,也就是假如。
11、以:使,亦通“已”。
12、权:机变、机动。
13、而:转接连词,而字前面八个字都作形容词用,都是指敌方情况。
14、佚:同“逸”。
15、胜(sheng生音):盛、妙。
16、庙:祖庙,庙算。古代用兵前在祖庙里举行一定的仪式,讨论决定作战计谋,叫庙算。 胜:指开战前估计各种主客观条件,预计可以胜利。
17、18、得算“多”、“少”指胜利的主客观条件“多”或“少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