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1章 满汉合户制历史的拐点
九品大韭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651章 满汉合户制历史的拐点,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,老祖宗慌了,九品大韭菜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乾隆扇着扇子,嘴里悠悠道:</p>
“蒙古之人,犹此云然,云合则致雨。蒙古部落合则成兵。”</p>
“其散犹云收而雨止也。”</p>
“待其散时,我当蹑而取之耳。”</p>
“永琰啊……”</p>
永琰恭敬侍立道:</p>
“汗阿玛,儿臣在。”</p>
乾隆有一搭没一搭的摇着纸扇,轻声道:</p>
“太祖爷的这段话你记住了。”</p>
“那就受用无穷了。”</p>
永琰眨了眨眼,点了点头。</p>
……</p>
民生经济:努尔哈赤吞并辽东后,为了极力争取明朝百姓支持,向辽西的明人明确宣布,若接受其统治,便可得到粮食和布匹。</p>
利用辽西人民对贫富悬殊现象的不满,进行煽动。</p>
……</p>
大汉。</p>
刘邦捋了捋胡须,砸舌不已。</p>
“别说,他还真学到了一些精髓。”</p>
“这一招一式的……”</p>
“你要遮住头上那尾巴,乃公还真以为他是个汉人皇帝。”</p>
“这小手段使得……”</p>
“直戳大明心窝子啊。”</p>
吕雉柳眉一挑,轻哼一声。</p>
“不伦不类。”</p>
……</p>
占领了辽东和辽西部分地区后,有大约一百万明人落入后金统治之下。</p>
其中许多人沦为奴隶,当时后金的奴隶地位还是得到国家保护的。</p>
等完全征服辽东后,努尔哈赤开始以拖克索(即田庄,将一定数量的庄丁束缚其上的土地单位)和奴隶作为官吏俸禄。</p>
同时也否定了以往女真社会中自由人与奴隶的绝对界线。</p>
“吾国何故分别主人、奴仆,大人、小人?若有人怨恨其国,来投我等,且尽心效力,我等必不使其为奴仆、小人。”</p>
……</p>
大唐。</p>
李世民下意识的点点头。</p>
“这话里倒是透出几分胸襟。”</p>
“要是真能做到……”</p>
“啧啧……那成就可不下朕之下了。”</p>
汉、蒙古、女真。</p>
全都统合一起!</p>
这是不下于五胡乱华后重合源流的功绩啊。</p>
“得民心者,得天下耶。”</p>
……</p>
当时大量明朝百姓的归附——无论是自愿投诚者,还是强拉的“庄丁”——这些都不是努尔哈赤吞并辽东的重大收获。</p>
只是后金大汗的职责要求他招纳辽西明人,并将他们迁至辽东。</p>
因为需要他们同已占据了辽东但未完全恢复其稳定的女真人杂居。</p>
具体办法就是令明人与女真人合户,实际上就是将满族旗人分置于汉人各户之中。</p>
……</p>
大秦。</p>
众人悄悄瞄向上位的皇帝。</p>
嬴政面无表情。</p>
只能说秦制的含金量还在升高!</p>
……</p>
照理说,各户之满、汉成员都应从事耕作,而实际情形却是满人奴役明人。</p>
明人男丁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,而明人妇女则成了他们的奴婢。</p>
与大汗宣言所说的不平等,加上缺衣少食,导致了1623年满、汉之间的一系列冲突。</p>
许多明人故意在食物和饮水中投毒,焚烧房舍,还杀死了一些后金的哨卒。</p>
努尔哈赤收回了满汉平等政策,代之以种族歧视。</p>
合户制暂时仍予保留,但不再组建新的合户。</p>
迁入新都沈阳后,那些未合居的满汉人户,便被指定居住在按种族划分的区域内。</p>
规定明人不得持兵器,而女真人则无论是不是八旗兵丁,都要随身携带兵器。</p>
天启五年,明人起叛。</p>
这年秋,许多女真兵民被杀。</p>
十一月,努尔哈赤采取了严厉措施。</p>
令官吏进行彻底调查,清洗各村带头闹事者。</p>
至于这一场清洗最后洗了多少人,不得而知。</p>
评价D级·得一分</p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