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风去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9章 洛城夜拾,末世:我的生存日记,听风去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2050年6月3日 星期四 最高温度83c
车轮碾过收费站残骸时,天虎几个的耳朵突然支棱起来。我放慢车速,车灯在45c的夜色里撕开道昏黄的口子,照亮了块歪斜的路牌——“洛城 3km”。锈迹像蛛网爬满铁皮,可那两个字依然倔强地挺着,让人想起末世前旅游频道里反复播放的画面:灯笼串成的河,蒸笼冒起的烟,还有老街石板路上被脚步磨亮的凹痕。
“是洛城啊。”小思的声音带着惊喜,“在电脑里查过这里的信息,好像好多好吃的。”他戳了戳迪卡的耳朵,狗子立刻配合地晃了晃尾巴,喉咙里发出呼噜声。
“要不下去逛逛?”我笑着问小思。还没等小思回答,小雪的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:“有好吃的有好吃,去去。”
我打方向盘拐进通往市区的匝道,路面突然变得坑洼。车灯扫过路边的指示牌,“美食街”三个字被弹孔穿了个洞,剩下的笔画像串没写完的食谱。天虎把头探出车窗,鼻尖在热风中微微颤动,突然对着左侧片黑暗低吼——那里隐约有建筑轮廓,屋檐下悬着串东西,在风里轻轻摇晃。
“是灯笼。”我看了看说道,“红灯笼,以前过年才挂的。”我们把车停在一栋倾斜的百货大楼阴影里,天虎叼着强光手电带着几小只窜下车,光束在废墟间扫出跳跃的光斑。也不知道这红灯笼是什么材质的,竟然在这末世之中能保存这么多年。
我紧跟着解开背包,摸出改装过的夜视镜——镜片里的世界变成青绿色,能看清五十米内的障碍物,却辨不出颜色,像幅褪色的旧画。再顺手把车子收进了空间。自从开始这种长途跋涉,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,车子随时放入空间,随用随取。
小思和小雪也学着我的戴上了夜视镜。顺着灯笼的方向往前走,脚下的碎玻璃发出咯吱声。夜视镜里突然出现片密集的红点,不是变异生物的眼睛,是挂在骑楼廊柱上的灯笼串,红绸早已风化得像纸,骨架却还保持着圆润的弧度。某扇虚掩的门楣上,挂着块“老洛阳面馆”的木牌,“面”字的最后笔断了,像根没捞起的面条。
“厨房!”小思拽着我的胳膊往门里钻,夜视镜里突然闪过片金属反光。是口倒扣的铁锅,旁边堆着十几个陶土蒸笼,笼屉缝隙里卡着干枯的荷叶,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糯米香。天虎对着灶台狂吠,我掀开锅盖的瞬间,镜片里泛起团白雾——不是蒸汽,是经年累月的灰尘,下面沉着把长柄勺,勺底还沾着点暗红色的酱渍。
最里间的储藏室已经被撞开时,天虎突然发出兴奋的低吼。夜视镜里的货架有一些圆柱形的东西,是一些小坛子,标签上的“醋”“酱油”字样在绿光里模糊不清,有些封口的蜡还保持着完整,有些已经被砸在的地上,一片黑色的污渍已经干透。
豌豆突然叼着个铁盒跑过来,夜视镜里能看见盒盖上的花纹——是只威风凛凛的老虎,和糖画的样式一模一样。打开发现是套铜制调料勺,勺柄上刻着“洛城”二字,其中只小勺里还沾着点琥珀色的晶体,放在舌尖尝,有股清冽的甜。
“应该是冰糖。”我擦了擦勺柄,“做甜品用的。”也不知道豌豆是如何找到的。小思突然在冰柜后面摸到个暗格,里面藏着个陶罐,封口的红布上写着“豆瓣酱”,掀开时冒出股带着酒香的辣气,夜视镜里的酱体呈现出深沉的墨绿色,像块凝固的黑夜。
我们在面馆待了近一个小时,把能用的东西分门别类,全部放入了空间。有调料还有些许干货,连灶台边的竹制锅刷都没放过——小思说洗贝壳哨子正合适。离开时我在门楣上挂了朵贝壳花,是小思用捡来的铜丝和碎玻璃片拼的,在黑暗里能反射微光,像给后来者留个暗号。
往回走时,天开始微微发亮,夜视镜里的青绿色慢慢褪去。我们在辆废弃的餐车旁停下,车斗里的铁锅还架在煤炉上,里面结着层厚厚的又已经被晒得干巴巴的锅巴。小思突然指着车壁的菜单,褪色的粉笔字还能辨认:“油茶麻花——5元”“浆面条——3元”。
“什么叫麻花?妈妈”她仰起头看我。“是一种扭成像小辫子的油炸过的面食。”我想了想解释道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