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路逆风的80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章 活字印刷术和梦溪笔谈,中国野史大甩卖,一路逆风的80后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北宋庆历年间的杭州城,最不缺的就是书坊。但雕版印刷那叫一个费劲:刻工师傅每天趴在木板上,一刀一刀刻字,刻错一个字就得整块板报废。

毕昇就是刻工,这哥们儿是湖北英山人,祖传的刻字手艺,却有严重的\"强迫症\"——看见浪费就难受。他蹲在废板堆里扒拉,突然一拍大腿:\"掌柜的,您说要是每个字都能拆下来,用完再拼新的,不就不浪费了吗?\"老掌柜白了他一眼:\"毕昇啊毕昇,你这脑洞比西湖还大,字要是能拆,那不成了积木了?\"

毕昇没吭声,偷偷攒弄了块胶泥。下班回家就躲在灶房里鼓捣,又是和泥又是刻字,弄得满脸花。他老婆端着饭碗骂:\"你看看你,跟个泥猴似的!再玩泥巴就别吃饭了!\"毕昇嘿嘿一笑:\"娘子,我这是搞'大宋科技部重点项目'呢,以后刻字不用雕板了!\"

毕昇的\"重点项目\"其实就是活字印刷术。他先把胶泥做成小方块,在上面刻字,然后放进窑里烧硬。这些\"泥活字\"像麻将牌一样,每个字都是独立的。排版时,在铁板上刷一层松脂、蜡和纸灰的混合物,把活字按顺序排上去,加热让混合物融化,冷却后活字就固定了,这样就能刷墨印刷。

但新问题又来了:有些字常用,比如\"之乎者也\",得刻好多份;有些字 很少勇,比如\"饕餮\",刻了又用不上。毕昇想了个招:做个木格子,按《广韵》韵部分类,每个格子里放常用字, 生僻字单独放。这样排版时,伸手就能拿到需要的字,跟现在的键盘打字差不多。

最绝的是他的\"快速换版\"技术。比如印完正面要印反面,他准备两块铁板,一块排版,一块印刷,这边印完,那边版也排好了,效率翻倍。这简直就是北宋版的\"流水线作业\",比欧洲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早了四百年!

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时,有个\"追星族\"正在杭州当通判,他就是后来写出《梦溪笔谈》的沈括。这哥们儿是个\"科技控\",没事就往书坊跑,听说毕昇搞出了活字印刷,立刻带着笔记本上门拜访。

沈括见到毕昇时,他正在收拾活字:\"沈大人您看,这是'之'字,刻了一百个;这是'宋'字,刻了五十个......\"沈括一边记一边惊叹:\"毕师傅,您这发明太牛了!以前雕版印书,刻一套板要几个月,您这活字,几天就能排好版,还能重复用,简直是'印刷界的变形金刚'啊!\"

毕昇叹了口气:\"可惜没人信啊,书坊老板说我这是'歪门邪道',不如雕版看着气派。\"沈括拍拍他的肩膀:\"别怕,我给您写'测评报告'!\"于是在《梦溪笔谈》里,沈括详细记录了活字印刷的步骤,还加了批注:\"若止印三二本,未为简易;若印数十百千本,则极为神速。\"意思是:印少了看不出优势,印多了才叫快!

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就像北宋版的\"知乎\",里面全是硬核干货。比如他记录了磁偏角现象:\"方家以磁石磨针锋,则能指南,然常微偏东,不全南也。\"这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发现指南针不是正南正北的。他还解释了彩虹的成因:\"日光照之,则为虹。\"用现在的话说就是\"光的色散\"。

最绝的是他发明的\"隙积术\"。有次他去仓库,看见管理员在数陶罐,一层一层堆成金字塔形,数了半天还数错了。沈括琢磨出个公式:\"上底宽a,长b;下底宽c,长d;层数n,则总数= n\/6[(2b+d)a + (2d+b)c]。\"这其实就是高阶等差级数求和,比欧洲早了六百年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老爸二婚,天降五个绝美姐姐

许三岁

开局上海滩:我以商道破危局

枫枫疯疯语

调戏公主死罪?那女帝我也要了

这本必火

末世来临我开摆!娃越内卷我越强

小桃花

转职资本家,开局校花成为我牛马

我不吃糖

【穿书】穿越次元的救赎

忘川河畔的兔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