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4章 钢轨的负空间
汪途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94章 钢轨的负空间,钢轨上的五年:三千到存款五十万,汪途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\"他们在找什么?\"林夏问。
陈昭指向实验台上的电脑。屏幕亮着,显示着一段视频:
\"第37次人体实验,编号007。\"
画面里,一个黑人青年被固定在手术台上,机械臂在他的脊椎里植入芯片。医生的声音冷静得像机器:\"本次实验目标:将殖民精度标准写入dNA,通过骨细胞分裂实现代际遗传。\"
\"成功了。\"医生举起检测报告,\"他的筋骨密度比普通人高38%,能精准感应1435mm的标准轨距。当列车驶过时,他的骨骼会因应力变化产生微震,与钢轨产生共振——这就是反物质火花的来源。\"
视频戛然而止。林夏看向骸骨,终于明白那些暗红色液体的来源——是实验体的血液,被封存在轨缝里,作为\"活的传感器\"。
\"他们想用非洲人的骨头,当殖民进度的活化石。\"陈昭的声音在发抖,\"所以轨距会伸缩——当实验体的dNA表达减弱,轨距就会向标准值回归;当表达增强,轨距就会扩张。那些反物质火花,根本不是什么能量泄漏,是他们的『标准』在撕裂现实!\"
内罗毕监控中心,警报升级
威廉·怀特的额头沁出冷汗。主屏幕上的\"指敏精度\"指数已经跌至-42mm,超出了系统设定的安全阈值。更可怕的是,全球三十七个殖民时期的铁路项目同时出现异常:印度的孟买-德里线轨距收缩至1432mm,巴西的里约-圣保罗线扩张至1439mm,连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都开始波动。
\"先生们,\"他对着视频会议里的董事们说,\"我们需要启动b计划。\"
屏幕里,欧洲铁路财团的cEo推了推眼镜:\"什么b计划?\"
\"引爆实验体的dNA锁。\"怀特点击鼠标,调出一段基因链图谱,\"这些实验体的骨骼里埋着纳米炸弹,当轨距超出±50mm时,炸弹会被激活,摧毁整条铁路的基础设施。\"
\"疯子!\"非洲代表的脸涨得通红,\"那会让半个非洲陷入瘫痪!\"
\"但能让『测不准』变成『不可控』。\"怀特冷笑,\"等他们忙着修铁路时,我们早就把新的标准植入了下一代的枕木里。\"
蒙巴萨-基苏木段,列车紧急制动
陈昭感觉脚下的地板在震动。他看向监控屏,轨距指数跳到了+48mm,红色警报几乎要刺穿视网膜。
\"实验体的dNA锁要触发了!\"他对林夏喊,\"去控制台,切断纳米炸弹的供电!\"
林夏冲向实验室的配电箱,手电筒的光扫过线路图——所有炸弹的供电线路都连向同一个终端,终端上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:1903年,法国工程师站在滇越铁路的起点,旁边站着个戴斗笠的中国劳工,眉心点着红色的圆点。
\"是爷爷!\"林夏脱口而出。她曾在家族相册里见过这张照片,爷爷生前总说自己是\"修铁路的命\",却从未提过眉心的红点。
她抓起绝缘钳,剪断了供电线。与此同时,列车外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——不是爆炸,是钢轨在唱歌。
轨距指数开始回落,从+48mm降到+30mm,又降到+15mm,最终停在+2mm的位置。反物质火花消失了,监控屏上的\"殖民精度:测不准\"变成了乱码,像被风吹散的灰烬。
黎明前的蒙巴萨车站
陈昭和林夏站在站台上,看着第一班列车缓缓进站。轨距显示1435mm,标准得像教科书。但林夏知道,轨缝里还埋着实验体的骸骨,道尺的螺旋纹还在铁轨内侧发亮,那些被殖民者刻进土地的\"标准\",从未真正消失。
\"他们输了。\"林夏说。
\"不。\"陈昭摇头,\"他们只是测不准了。\"
他摸出导师给的铜尺,尺面的螺旋纹在晨光中泛着暖光。远处,东非大裂谷的晨雾正在消散,露出下面新生的植被——那是被殖民者的\"标准\"碾碎过的土地,此刻正用最原始的生命力,重新定义自己的形状。
列车进站的汽笛响起。林夏抬头,看见车窗里映出自己的影子,与记忆中爷爷的影子重叠在一起。眉心的红点早已褪去,但某种更坚韧的东西,在他们的骨血里生了根。
轨距的负空间里,新的故事正在生长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