乱七八糟的思绪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章 龙虎山中风云变,紫霄宫内觅真言(二),红尘修行:证道之路,乱七八糟的思绪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紫霄宫的晨钟,总是在第一缕晨曦穿透山间云雾时准时响起。那声音浑厚而悠远,仿佛能洗涤掉人骨子里的疲惫与杀伐之气。我盘坐在客房的蒲团上,听着钟声,缓缓收功,吐出一口绵长的白气。白气在清冷的空气中凝而不散,宛如一条小龙,盘旋片刻才渐渐消散。

自踏入龙虎山以来,我每日的生活便是如此,简单、规律,却又蕴藏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起初的几日,张天师并未传我任何功法,只是让我与师父住在紫霄宫的偏殿,每日清晨听钟,白日观云,夜晚看星。他似乎在观察我,也在让我自己沉淀。那一路逃亡带来的紧张与戾气,在这磅礴浩然的正气冲刷下,渐渐消磨殆尽。

直到第五日的清晨,他才将我与师父唤至他的静修之所——一处位于紫霄宫后崖,仅有几间茅屋的简朴院落。

“清扬,”张天师正坐在一棵千年古松下,手中摆弄着一套龟甲铜钱,“你丹田内的星枢之力,如一匹未经驯服的烈马,力量惊人,却也极易反噬其主。你之前强行催动,已伤及根本,若非青玄子道长的青木长生诀为你续住了生机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我垂首,长江渡口和破庙雨夜的情景历历在目,那种力量抽空后的虚弱与战栗,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。

师父在一旁补充道:“天师所言极是。清扬,你的根基虽因白鹿仙子馈赠而远超常人,但修行之路,如建万丈高楼,地基若不稳,楼越高,塌得越快。”

张天师点了点头,将一枚玉简递到我面前:“这是我正一派的入门心法《正一盟威妙经》和基础符箓的绘制法门。星枢之力霸道,需以中正平和之道法来调和引导。你先用十日时间,将此经通读,将基础的清心符、辟邪符、金光符画熟。记住,不要动用星枢之力,只用你下丹田的本元之炁。”

那十日,我彻底忘却了自己身负什么星枢之力,忘却了光明教的追杀。我像一个最普通的入门弟子,每日研读经文,练习画符。朱砂、黄纸、狼毫笔,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。起初,我画的符箓歪歪扭扭,毫无灵气,耗尽心神也只能引动一丝微弱的灵光。

我并未气馁。每晚,我遵从师父的教诲,不再强求入静,而是将心神沉入丹田,感受着那团真炁的缓慢壮大,感受着它如何滋养着我的经脉。

第十一日的清晨,当我再次提笔,蘸满朱砂,一笔画下金光符的起手式时,一种前所未有的流畅感从笔尖传来。不再是刻意的模仿,而是心随意动,炁随笔走。当最后一笔落下,整张符纸“嗡”的一声,金光大盛,一道纯正的阳刚之气扑面而来,将桌案上的镇纸都震得跳动了一下。

我抬起头,正对上张天师赞许的目光。他不知何时已站在我的身后。

“不错。心静则炁纯,炁纯则法灵。你这地基,算是勉强打好了。”他捋了捋长须,又递给我另一枚更为古朴的玉简,“现在,你可以尝试着,将一丝星枢之力,融入这符箓之中了。”

我依言而行。当我再次绘制金光符,并在引动真炁的同时,小心翼翼地从中丹田的星种中,牵引出一缕比发丝还要纤细的银色力量,将其注入笔尖时,异变陡生!

笔下的朱砂仿佛活了过来,不再是死气沉沉的红色,而是泛着一层璀璨的星辉。整张符纸不再是凡物,而是变成了一块微缩的夜幕。当符箓完成的刹那,没有金光,没有声响,只有一道凝练至极的银色光刃,无声无息地从符纸上射出,将不远处用于试剑的青石瞬间切成了两半,切口光滑如镜!

我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双手,又看了看那被一分为二的青石。这……还是金光符吗?

“星枢之力,源自九天星辰,其本质,远高于天地间的五行灵气。”张天师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,带着一丝感叹,“它能点石成金,化腐朽为神奇。正道功法,如同百炼精钢,而星枢之力,便是为这精钢开刃的无上锋芒。二者相辅相成,方能发挥出真正的威力。”

他顿了顿,神色变得严肃:“但你要记住,力量越强,责任越大。此等威力,若用于守护苍生,便是无上功德;若用于一己私欲,便是滔天魔业。其间的区别,只在你的一念之间。”

我看着他深邃如海的眼眸,重重地点了点头,将这句话刻在了心底。

在龙虎山的日子,就这样在修行与求教中飞速流逝。我不仅从张天师那里学到了如何驾驭星枢之力,更从他口中,一点点地拼凑出这个我身处其中的、真实而残酷的修真世界。

一个午后,在古松下的石桌旁,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盘桓在我心中许久的问题。

“天师,您可知……白鹿居士的来历?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奇人?”

张天师正在沏茶,他冲泡的手法行云流水,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某种道韵。他将一杯热气氤氲的茶推到我面前,才缓缓开口:“白鹿居士……他是三百年前,划过我们这个时代夜空的一颗流星。他出现得突然,消失得也决绝。他于天文、地理、医卜、阵法无一不精,一身修为,更是早已通玄。三百年前,他曾云游至此,与我派祖师论道七日七夜,留下了三卷天书,至今仍是我龙虎山的镇山之宝。”

“那他……为何会坐化在白鹿洞天?”我追问道,“以他的修为,本应有更长的寿元才对。”

张天师端起茶杯,轻轻吹了吹热气,目光望向了远方的云海,陷入了长久的回忆。

“因为一个预言,一个……他用生命去验证和布置的预言。”他叹了口气,“当年,他于我龙虎山观星台,夜观星象,推演出三百年后,将有‘荧惑守心’之天象降临。荧惑,主杀伐、主大乱。荧惑守心,乃是帝星黯淡,妖星当空的至凶之兆。他预言,届时将有天外邪魔借助此天象降世,意图颠覆人间,将此界化为魔土。”

我的心猛地一跳,天外邪魔?难道是指光明教主白华天?

“为了应对这场浩劫,”张天师的声音变得低沉,“白鹿居士耗尽了自己最后三百年的寿元和毕生修为,走遍神州大地,于九处龙脉节点之上,布下了一座旷世大阵。那座大阵,以天地星辰为阵眼,以神州龙脉为阵基,其核心,便在庐山的白鹿洞天。他将自己最后的生命与神魂,都融入了阵眼之中,化作了阵灵,等待着一个能够启动大阵的人。那座阵,名为‘周天星枢大阵’。”

“周天星枢大阵……”我喃喃自语,脑海中,白鹿洞天内那幅覆盖整个洞窟的巨大星图,与我识海中那幅由白鹿虚影留下的星图,缓缓重合。原来,那不仅仅是一个预言,更是一份传承,一把……钥匙。

“启动大阵,需要一个引子。”张天师的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,锐利如剑,“一个身负星枢本源,能与九天星辰共鸣的人,以自身精血为引,方能唤醒沉睡的阵灵,让大阵真正运转起来,引动九天正气,涤荡邪魔。”

一切都明白了。为何我会得到《观道遗稿》,为何我会遇到白鹿仙子,为何星枢之力会选择我。这一切,都不是偶然。我就是白鹿居士等待了三百年的那个“引子”。

“清扬,”张天师放下茶杯,神情无比郑重,“光明教的黑煞魔气,阴邪至极,寻常道法难以根除。而你的星枢之力,至刚至阳,正是其最大的克星。守护苍生的重任,历史地落在了你的肩上。你……可愿承担?”

我深吸一口气,站起身,对着张天师,对着这连绵的龙虎山,郑重地躬身一拜。

“天师放心,弟子……万死不辞!”

然而,平静的修行,却被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所笼罩。每当我在演武场看到那个当初在山门处引我们上山的年轻道士,我都会想起他当时那复杂而矛盾的眼神。那种潜藏在恭敬之下的忌惮与审视,像一根细小的刺,扎在我心头。

我旁敲侧击地打听到,他姓张,名元庆,乃是火居道士,并非自幼在山上清修的道童。

我将这份疑虑,悄悄告诉了师父。

师父听完,沉默了许久,只说了一句:“山雨欲来风满楼,墙内,往往比墙外更危险。我们试他一试。”

又过了几日,正午时分,众多弟子在紫霄宫前的广场上集体演练剑法。剑气纵横,呼喝声此起彼伏。我与师父“恰好”路过,在人群中,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张元庆。

我故意提高了些许音量,对师父说道:“师父,洛阳白马寺志诚大师托付的那件证物,真是非同小可。没想到,竟然还牵扯到了内廷的贵人。此事关系重大,我们需尽快与大师取得联络,商议下一步对策。”

我注意到,远处正在练剑的张元庆,身体有了一个微不可察的僵硬。

师父心领神会,接口道:“不错。为师这就去与天师商议,你速去后山之巅,那里地势最高,方便放出信鸽,将我们的发现告知志诚大师。切记,此事绝密,不可让第三人知晓。”

说着,我从袖中取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、用黑布罩着的鸟笼,里面隐约能听到鸽子的咕咕声。

“好的,师父,我这就去!”我指了指鸟笼,朗声应道,“您放心,我办完事马上回来。”

我提着鸟笼,哼着不成调的山间小曲,脚步轻快地朝着后山走去。我的神识却早已铺开,如一张无形的网,笼罩着身后。果然,没走多远,一道若有若无的气息便悄然跟了上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舌尖上的九霄

连绵无尽的沈家豪

血色缅北军阀逐鹿为王

巨飞雪

矿脉之瞳

刘万平

仙伤

洋芋大帝

觉醒无敌系统,却低调到让人发疯

小皇龙

星铁:加入聊天群,被三月七膜拜

小肥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