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章 见过寨主
姜向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40章 见过寨主,水浒:水泊梁山今天反了,姜向春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林冲一边享用着饭菜,一边感慨徐悟锋对部下的厚待。
如此恩情,怎能让众人不全力以赴?平日里刻苦训练,战场上更是奋不顾身,只为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生活。
这种士气和凝聚力,绝非朝廷那些散漫的禁军所能比拟。
次日清晨,林冲刚吃过早饭,便遇到了徐悟锋。”林教头,昨夜休息得如何?”徐悟锋笑容满面地问。
林冲连忙答道:“多谢寨主关心,一夜好眠。”徐悟锋点头道:“甚好。
现在有些闲暇,不如陪我去山寨四周看看吧?”林冲拱手应允:“一切听从寨主安排。”
徐悟锋召集穆弘、穆春同行,带着史文恭、卞祥等人在山寨巡视。
众人边走边谈,鲁智深随行,使林冲逐渐放松下来。
梁山大致呈十字形布局,从金沙滩上山,第一处便是山寨正门。
穿过此关,继续前行便是梁山主体,左侧小径通往青龙山。
青龙山后隔着水域是龟山和凤山,隐于芦苇荡间。
朝梁山方向前进可见断金亭及二三关卡,随后是宛子城,再过黑风口即达虎头峰大寨。
虎头峰地势开阔,徐悟锋计划将其建设为集镇,安置喽啰们的家眷。
来到黑风口时,徐悟锋言道:“林教头、穆家兄弟请放心,我梁山四周有八百里水泊环绕,即便千军万马来袭亦无妨。”林冲、穆弘、穆春闻言皆点头赞同。
一行人至宛子城,发现喽啰们仍在寒冬中坚持操练。
徐悟锋认为寒冷时节更需加强训练,活动能使身体暖和。
林冲注意到左侧有条大道通往另一座山,山上有人砍伐树木。
他疑惑询问:“寨主,他们在做什么?”徐悟锋笑答:“教头已见到,如今梁山有九千喽啰,加上家眷共万余人。
如此规模,宛子城显然不够用,我打算在两侧支脉各建一军寨,供十万人居住。”
“这需要人力整理,山上家眷众多,闲置可惜,便安排他们砍树清理土地。”梁山人数增多,治安管理尤为重要,尽管多数人安分守己,但仍需防范不良分子。
徐悟锋认为,给这些人分配任务既能维持秩序,也能保障每日伙食供应,一举两得。
当然,来梁山的人中也不乏恶徒,小有过失的便安排做些杂役,罪行严重的直接处置,徐悟锋绝不容许这些人败坏梁山的名声。
徐悟锋看到林冲点头,继续说道:“林教头、穆家兄弟想必清楚,如今寒冬腊月,百姓日子艰难,即便在繁华的东京城,每到冬天总能见到冻饿而死的人,更何况这济州?”
“眼下,每天都有壮士加入我们,我估算年后梁山的人马恐怕就要突破一万了。”
说起此事,徐悟锋甚至有些感激赵佶、蔡京等人,若非他们胡乱折腾,让百姓没了生计,又怎会有人走上这条路?
鲁智深附和道:“确实如此!当年我们大破官军,威名远播,四方响应。
我们行的是替天行道之事,从不扰害周边百姓,所以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才会投奔而来。”
史文恭也接过话头:“寨主上次去了江南一个月,回来后山寨兵力就增加了三千,未来只会更多。”
卞祥笑道:“等到明年,山寨兵马过万,一旦训练有素,别说几千禁军,就算是朝廷大军,也未必不能一战。”
林冲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,他对官军体系十分了解,知道禁军依赖装备优势,在布阵之后对付无甲散兵很是厉害。
不过,如果禁军主动进攻梁山,一旦陷入拉锯战,那就不足为惧了。
林冲感慨道:“照这样说,梁山根基稳固,只是这么多兵马,不知寨主的粮饷是否充足?”
徐悟锋轻笑一声回答:“林教头,你尽管放心,山寨的钱粮供应不成问题。
我不是王伦那种畏首畏尾之人,守着这条财源广进的水路,岂能坐视不理?”
“济水、汶水上往来的船只,单是收取通行费,每日就有数千贯收入,若因此缺钱,岂不可笑?”
不仅是在水路上,随着梁山日益壮大,周边乡镇村寨也都需向山寨缴纳钱粮。
就连陆路上,梁山也设立了收费站点。
更何况,徐悟锋还掌控着精盐、砂糖等生意。
林冲初到山寨,见众头领齐聚,心中暗自思忖如何站稳脚跟。
此时并无战事,只能另寻他法。
林冲略作思索,对徐悟锋说道:“寨主,现今山寨兵马已近万,恐怕兵器装备难以匹配。”
徐悟锋颔首道:“确是如此。
掌管军器司的汤隆兄弟虽两次赴京,招得近百名熟练工匠,并招募不少学徒,然因人手增长过速,兵甲供应始终不足。”
鉴于此,徐悟锋暂令每人配备一件基础武器,如长枪、长矛或刀剑之类,至于盔甲,则暂时搁置。
枪矛这类武器制作简便,属梁山主要装备。
汤隆两度进京,虽带回近百工匠,成果可观,但东京城内各类工匠多达数万,相较之下仍显不足。
许多工匠家中有眷属,不愿轻易离乡,且人心多疑,非轻易可招揽,需时间磨合。
林冲随即问道:“寨主可知都大军器所?”
徐悟锋点头答道:“岂能不知?那是皇室专属作坊,由宦官掌控,既不隶属工部,其产品亦未入卫尉寺,全归内库!”
林冲续道:“寨主当知,都大军器所中的太 ** 闻常命工匠私下接活,成品多用于贩卖。”
“不仅如此,内库中的兵器铠甲,这些太监竟也敢私自售卖。
寨主若能搭上线,带回一二百副盔甲,便可解一时之需。”
徐悟锋听后颇感惊讶:“竟有这般胆量,连盔甲都敢售卖?”
林冲笑言:“有何不敢?并非一人独行,只因隐秘行事,官家无暇深究,那些旧甲、纸甲闲置无用,腐朽发霉实为可惜,不如变卖换些银钱。”
徐悟锋闻言心动,未曾想尚有此途径,林冲久居汴梁三十余年,对此门道极为熟悉。
徐悟锋略作沉吟,瞥了林冲一眼,说道:“看来我得去东京一趟。
听说嫂嫂仍在东京,不如趁此机会把她和家人接来,让你们一家团聚。”
林冲听后,身躯猛然一震。
没多久,婚宴便开始了。
梁山寨主成亲,自是极尽隆重,八盘四拼,八小八大,菜肴繁多,令人眼花缭乱。
身为新郎官,徐悟锋不得不逐桌敬酒,被阮小七等人鼓动,只好换大碗代饮。
北宋的酒多在十几度,但连续数十碗下肚,徐悟锋也渐渐有些迷糊,眼前的人影似乎都在晃动。
徐夫人见儿子醉了,脚步都有些踉跄,急忙吩咐史文恭将他送入洞房。
新房内,刘慧娘见到徐悟锋被扶进来,忙迎上前帮忙。
“怎么喝这么多,先躺床上休息吧。”刘慧娘轻责一句,扶他上床。
“寨主请安心歇息,晚些还可与兄弟们继续痛饮。”史文恭拱手告退。
徐悟锋躺在榻上,目送史文恭离开后,看向刘慧娘,见她拧了湿毛巾过来替自己擦拭脸庞。
望着眼前的佳人,徐悟锋忍不住调侃:“这么快就学会了照顾丈夫?”
刘慧娘瞪他一眼,“不然还能怎样?既已落入贼窝,你又不肯放我走,我又能如何?”
徐悟锋握紧她的手笑道:“仅仅如此?”
刘慧娘脸颊泛红,“你到底想让我怎么说?”
徐悟锋轻轻一使力,将她揽入怀中,笑道:“我不信,我要你说真话。”
刘慧娘惊呼一声,嗔道:“喝醉了还这般不安分。”
徐悟锋依旧笑问:“那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。”
刘慧娘满面羞涩,扭捏道:“好吧,我承认对你有些好奇。”
实际上,刘慧娘心思的变化,始于那次参观山寨之时。
她从中看出了徐悟锋的雄心与能力。
刘慧娘内心并不甘于平凡,若非遇到徐悟锋,她或许就这样度过一生。
家人称她为“女诸葛”,不过是个玩笑,无人真正重视。
即便她精通奇门算术、制作木牛流马,也只被视为奇技淫巧。
刘慧娘隐约感到,大宋将面临动荡,否则怎会有如此多的盗贼横行?
也许徐悟锋真能有所作为,她或许也能借此展现才华。
身为女子,刘慧娘深知难以施展抱负,但若能找到良人相助成就大事,也算不虚此生。
这是她决定嫁给他最重要的理由。
乍听之下显得突然,但人心转变往往就在刹那间。
其次,是被徐悟锋吸引。
否则,她刘慧娘也是有傲骨之人,宁可舍命,也不愿失节。
但她未将这些话说出口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