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向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00章 处置,水浒:水泊梁山今天反了,姜向春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即便万贯家财,又怎能比肩高衙内?

高衙内闻此人群欲投梁山泊,顿时慌张不已,竟当场昏厥。

火万城大惊,忙探脉搏,确认其仅是昏迷,方略感安心,言道:“速取布袋装此子,送予梁山好汉处置。”

孙高侥幸脱险,见贼寇未追来,喘息稍定,方觉腿部剧痛。

低头查看,腿上多处受伤,血流不止。

然孙高无暇顾及,疾驰至天黑,方寻一小镇止步,包扎伤处。

次日清晨,孙高继续向东京城进发,至午时抵达太尉府。

适逢太尉高俅在府中,得知项元镇、关胜接连战败的消息,心中满是忧虑。

此次出征梁山泊,六路大军共计四万多人全军覆没,这无疑是朝廷的一场重大危机。

这样的失败,在任何时候都是令人震撼的事件。

高俅深知此事难以隐瞒,必须立即行动。

他首先想到的是联合蔡京、梁师成等人,暂时稳住局势,争取时间来妥善处理此事。

待拖延一段时间后,他打算寻找替罪羊,让自己脱身。

此时,忽有急报传来,说孙高受伤回府。

高俅大惊,他最挂心的是儿子高衙内的安危。

当初若知梁山势力如此嚣张,他绝不会让高衙内前往济州。

不久,孙高裹着绷带进来,悲痛地哭诉:“太尉,大事不好!衙内被匪徒掳走!”高俅心中一沉,急问:“怎么回事?难道又是梁山所为?”孙高抹着眼泪答道:“不是梁山。

关胜领军到济州,连连失利,衙内听闻后,认为关胜无法抵御,又担心敌人攻打济州,便提前离开。

怎料途中遭遇匪徒。”

孙高痛哭失声道:“离开济州后,我们昨日进入京畿,哪知刚过东明县,就遇上了另一帮匪徒。”

“衙内身边虽有十名护卫,但对方竟有上百之众,我们根本无力抗衡。”

“我拼力突围而出,却未能救下衙内,自己还负了伤,只能赶回报信,希望太尉能带人前去营救。”

高俅听完后,脸色铁青,瞥了孙高一眼,心中暗想,此人不过泛泛之辈,所谓拼死杀出,恐怕只是侥幸脱身。

但高俅也知道责怪无益,孙高这点本事能活着回来已属万幸,还能期望他击退强盗吗?

“你先退下吧。”高俅面色阴沉,示意孙高离去。

“是。”孙高如释重负,一瘸一拐地退出。

高俅稍作思考,对身旁侍从下令:“去把京畿都监胡春唤来。”

侍从领命,急忙去找胡春。

不久,一位体格魁梧的武将匆匆入内,向高俅行礼:“末将胡春前来听令,请问太尉有何差遣?”

高俅语气低沉:“我儿高世德途经东明县时遭匪徒掳走,你即刻调集兵马,找出匪徒,将我儿救回。”

“遵命!”

胡春闻言不敢怠慢,身为京畿都监,京畿内竟出现匪患,实属失职。

待胡春离去,高俅迅速前往蔡京府邸。

蔡京早已知晓此事,见高俅来访,将其请至书房,说道:“想必太尉已得知消息,项元镇、关胜皆已失利,两人目前下落不明。”

高俅急切道:“此次折损四万多名将士,还损失一员大将,我正为此事焦虑,不知如何向官家交代。”

蔡京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无需请罪,我已经查清缘由,项元镇本为江湖人士,即便如今身为朝廷将领,仍是本性难改,投靠了梁山贼寇。”

“不仅如此,项元镇还与梁山贼寇勾结,诱使关胜落入敌人的埋伏,这才酿成此次惨败。

应逮捕项元镇的家属,发配充军,以儆效尤。”

高俅听后心中大悦,急忙附和道:“蔡太师所言极是,若非项元镇屡教不改,此次朝廷征讨梁山怎会惨败?”

稍作停顿,高俅继续说道:“太师,如今梁山势力庞大,接下来应派何人前去征讨?”

蔡京缓缓开口:“我这里尚有一消息,太尉可曾知晓?关胜兵败后,贼人便攻陷了济州城。”

“不仅如此,贼人还设公审台,斩杀了不少官员头颅,而你的儿子正是济州知府,恐怕凶多吉少啊。”

高俅听罢苦笑道:“太师有所不知,小儿早有察觉,在梁山贼人攻城前已先行离开济州。”

“原以为平安无事,但进入京畿后,却又遇上了另一股贼寇,现正在派人寻找那伙贼人。”

“怎会在京畿也藏匿着贼寇?”

蔡京皱眉补充道:“此次朝廷战败的责任,暂且由项元镇承担,不过还需拖延数月,让我与童贯、梁师成等人商议清楚,再向官家据实禀报。”

高俅点头称是:“太师深谋远虑,我也持此看法。”

蔡京续道:“至于征讨梁山,不如暂时搁置,梁山泊并非易与之辈,没有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,如何剿灭这伙贼寇?”

“而且,贼人虽占济州城, ** 劫掠后随即撤离,显见其并无 ** 之意。”

“我想暂且静观其变,待寻得精兵猛将后再行动也不迟。”

蔡京表面如此建议,实则不愿再为梁山泊耗费精力。

毕竟,此次征讨梁山,起因有二:一是生辰纲被劫,二是沂州知州高封被害。

后者尚可解释,但生辰纲一事实在不宜公开提及。

试想,你蔡京过寿,女婿送上十万贯金珠,若传到政敌耳中,难免又要遭 ** 劾。

因此,尽管蔡京连续两年丢失生辰纲,心中满是怨气,也只能息事宁人,不再纠缠此事。

赵佶刚刚册立太子,然而赵桓的地位似乎并不稳固,多次在公开场合表露对他的不满。

这种情况下,三皇子赵楷一派开始活跃起来,试图利用赵桓的弱点争取支持,使得朝廷内部暗潮汹涌。

蔡京深谙权谋,虽未急于表态,但也有所行动。

梁山泊之事因此暂时搁置,未能迅速处理。

高俅听闻蔡京之言,想起兄弟高封的不幸,本欲继续追击,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将领。

无奈之下,他只能采纳蔡京的建议,认为下次征讨需派遣经验丰富的将领。

蔡京点头附和,心中却另有考量。

他认为如今有能力领兵的大将多在西军之中,而十位节度使中已损失一位,是否还需增派?此事需要慎重考虑。

……

惊喜往往悄然降临。

虽然成功攻破济州城,收获颇丰,但未能擒获高衙内,让徐悟锋略有遗憾。

谁知数日后,阮小二带来好消息:“哥哥,山下来了一批好汉,意欲加入我们,还抓到了高衙内。”

“真的抓到了高衙内?”徐悟锋闻言大喜,立刻追问对方身份。

阮小二答道:“一位叫扫地龙火万城,另一位是擎天铜柱王良,据说是在途中偶遇高衙内。”

听闻此名,徐悟锋更加欣喜,立即赶往金沙滩迎接。

不久,只见几艘大船缓缓靠近,下船为首者正是没遮拦穆弘。

见过徐悟锋后,穆弘指向两位壮汉介绍:“哥哥,这两位便是火万城和王良,皆为勇猛之士。”

徐悟锋目光扫向那两人,年纪不过二十出头,皆是年轻英杰。

火万城身材魁梧,王良则气质清秀,自有一股威严。

火万城与王良见到徐悟锋,情绪激动,快步上前拱手道:“兄长安好!”

徐悟锋忙扶起二人,笑道:“二位果然是江湖上的豪杰,远道而来投奔梁山,必定是重情义之人。”

火万城道:“实不相瞒,我等早就心向往之,却担心自身武艺不精,有负梁山威名,这才迟迟未动。”

王良点头附和:“正是如此。

我们原在大庾岭落脚,不料官兵紧追不舍,无奈之下放弃山寨,转投东京元阳谷。”

“谁知刚到不久,又被乡勇击溃,无法安定下来,思虑再三,只能厚颜来此寻兄长庇护。”

火万城笑着补充:“在路上碰见此人,他说自己是高俅之子,但我们并不确定真假。”

话音未落,几名喽啰押着一人走上前来。

徐悟锋一眼认出,不禁莞尔,这不是高衙内吗?

此刻的高衙内被捆绑结实,神情沮丧,看到徐悟锋时,更是惊恐万分。

想起对方曾对自己下此毒手,高衙内自然识得此人,怎料竟是梁山首领!

“先把这家伙关押起来。”

徐悟锋哈哈一笑,转向火、王二人说道:“两位送来这份厚礼,当真难得。

此人罪孽深重,我攻打济州时就想擒拿他,可惜让他侥幸逃脱。”

火万城急切道:“真是高衙内就好!我正愁无处表现忠心,若将此人献上,也算有所交代。”

“兄弟言重了,只要是好汉,我都欢迎!”

徐悟锋再次展颜,问道:“对了,还没请教,这位异乡朋友是谁?”

火万城答道:“这是小弟的朋友,来自西洋欧罗巴,名叫白瓦尔罕,为当地一位能工巧匠的儿子,精通制作攻防器具。”

白瓦尔罕约莫三十岁上下,中等身量,肤白如粉,双眸湛蓝,鼻梁高挺,发色金黄。

除去容貌,他的服饰装扮与汉人别无二致。

山寨中的喽啰们头一回见到外国人,无不投以好奇的目光。

白瓦尔罕上前施礼,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:“小人白瓦尔罕,拜见徐寨主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命所归:观主在上

小小明秋

大宋:开局金军围城,宰相辞职

猪皮骑士

三姝破局:幽冥玉佩之谜

文苓笔墨

废土之王

笑死鸟

恶雌肥丑胖,开局五个兽夫修罗场

言尽书

四合院:我贾东旭!坐拥娇妻红颜

迷蝶龙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