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向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9章 恩相,水浒:水泊梁山今天反了,姜向春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呼延灼接旨后,迅速整理装备,带上数十随从,日夜兼程赶往京城。

一路无事,抵达京都殿司府门前,下马拜见高俅。

见到高俅时,呼延灼谦恭有礼,自称恩相,毫无傲慢之态。

高俅对他的态度十分满意,加之其仪表堂堂,出身显赫,愈发欣赏。

随即,高俅向呼延灼提及征讨徐悟锋之事。

呼延灼拍胸表态:“恩相放心,小将虽不敢妄自尊大,但若领兵出征,必定扫平梁山!”

高俅听后大悦,次日早朝时带他面见道君皇帝。

呼延灼步入大殿,跪地叩首。

赵佶微微起身,手扶龙案,打量着呼延灼,对其器宇轩昂颇为赞赏,当即赐下一匹雪乌骓。

此马通体漆黑如墨,四蹄洁白如雪,故名踢雪乌骓,日行千里。

呼延灼谢恩完毕,随高俅返回殿帅府,共商征伐梁山事宜。

呼延灼为人仗义,不忘提携旧友,说道:“恩相,梁山势力庞大,武艺超群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”

“我愿推荐两位先锋,一同领军剿灭贼寇,定能建功立业。”

高俅闻言大喜,询问何人适合作先锋。

呼延灼回禀:“小将推荐陈州团练使韩滔,东京人士,武举出身,擅使枣木槊,人称百胜将军,可为正先锋。”

“另有一位,颖州团练使彭玘,同样东京出身,世代将门之后,精通三尖两刃刀,武艺非凡,人称天目将军,可为副先锋。”

高俅听后喜形于色:“若有韩、彭二将为先锋,何惧贼寇顽抗!”

\"调兵之事不妨从你三路着手,你们使用起来也顺手。

不过不知你三路共有多少兵马?\"

呼延灼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,不想让高俅小瞧自己,立刻答道:\"合并我三路,有五千精锐骑兵,加上步兵总计约一万。”

高俅身为殿帅府太尉,即便能力 ** ,也不会对禁军的情况毫无所知。

赵宋立国后一直缺马,各地军队不过是一些分散的骑兵部队。

即便是东京天驷监,总共有也不过两三万匹战马。

汝宁、陈州、颍州三地居然能凑出五千骑兵,呼延灼莫不是在开玩笑?

就算一人一骑计算,也需要五千匹战马,呼延灼哪来的脸面能搞到这么多战马?

整个大宋不止你一个都统制,怎会有如此大的底气?

别说五千骑兵,就算三地合力,凑出一千骑兵已属难得。

至于一万人的精锐倒还说得过去,因为汝宁、陈州、颍州三地本就是拱卫京畿的大州,单是呼延灼手下就有一万兵马。

三路兵马加起来,挑选出上万名精锐并非难事。

高俅心如明镜,但他并未点破,只说:\"你们各自返回各州,挑选三千精锐骑兵和五千精锐步兵,会合后启程,剿灭梁山,活捉徐悟锋、林冲等人前来见我!\"

稍作停顿,高俅又补充道:\"如今梁山势力强大,恐怕你八千兵马不足以应付。

我会向枢密院申请调拨京师的精锐步骑兵,凑齐五万大军。”

赵佶不了解梁山多次战胜官军的经过,但高俅清楚得很。

按照赵家的传统,京畿禁军确实精锐,但高俅也明白,八千兵马难以荡平梁山。

呼延灼听后心中大喜,任都统制多年,未曾想这次竟撞上好运,能统领五万大军!

见高俅急切且位高权重,呼延灼立即开口:\"这三路兵马皆为训练有素之士,人强马壮,无需殿帅担忧。

唯恐衣甲不足,耽误期限,恐获罪,恳请宽限。”

高俅深知京畿多年未曾战火,兵备废弛实属常情。

他当机立断,豪迈下令:\"既然如此,你们三人可从京师甲仗库随意选取所需军械,不论数量,务必确保装备精良,以利作战。

待出征之时,自会有专人验收核查。”

呼延灼见此情景,毫不推辞,直接索要了三千匹战马。

呼延家族虽掌握铁甲连环马的训练之法,但因战马稀缺,一直未能组建完整部队。

此次得此良机,他志在一举平定梁山,再向高俅请求分配战马,以便日后扩军。

高俅果然大度,不仅满足了呼延灼的请求,还额外配给了一千匹稍逊的马匹。

加上呼延灼原有部下,共计五千骑兵整装待发。

随后,呼延灼率众前往甲仗库领取物资,挑拣出铁甲五千副、熟皮马甲一万副、铜铁头盔两万顶、长枪一万根、衮刀一万把以及难以计数的弓箭,几乎将整个汝宁州的军事力量全面升级。

甲仗库的管事人员亦不敢懈怠,深知高俅此次势在必得,若在此时贪墨,后果不堪设想。

临行前,高俅将所有战马调配妥当,并召来韩滔、彭玘齐聚京师,一同赐予金银绸缎作为奖赏,同时发放粮草军饷,激励士气。

呼延灼、韩滔、彭玘三人皆领取了必胜文书,正式告别高俅及其他官员。

三人策马直奔汝宁州,在途中并无波折,抵达后迅速派遣韩滔、彭玘分别赴陈、颍二州招集军队,约定在京师汇合。

不出半月,三路大军均已准备就绪。

呼延灼将京师调拨的军械、旗帜、战马及新造的连环铁铠悉数分发完毕,只待出征命令下达。

与此同时,高俅已从京师禁军中抽调四万兵力,加上呼延灼的五千骑兵,对外号称五万大军,实际上差距不大。

出征前夕,高俅亲率殿帅府官员视察队伍,犒赏三军,并为呼延灼推荐了三位副将。

胡春,现任京畿都监;丘岳,八十万禁军都教头;周昂,八十万禁军副都教头。

他们三人皆勇猛无双,现全由将军统领。

水泊梁山与我有深仇大恨,不除之我难以安心。

我将全力支持将军,需兵则给兵,需铠甲则给铠甲,需战马则给战马。

我又特意安排了三位猛将相助,望将军不负所托。

高俅心中思虑简单,林冲在禁军里不过是个枪棒教头,如今我派出都教头与副都教头,难道还敌不过林冲?

呼延灼立下军令状,与胡春、丘岳、周昂会合后,即刻布置三路兵马出城,气势磅礴地朝梁山进发。

大军行军,旌旗飘扬,鼓声震天,刀枪闪亮,盔甲鲜明,引来众多东京百姓驻足观看并欢呼。

张三混在人群里,原本打算趁机制造混乱,让老赵家出丑,打击官兵士气。

但转念一想,觉得不值得,便返回家中,用飞鸽传书将消息送至梁山泊。

消息传到梁山泊,众头领得知朝廷派了五万大军前来征讨,并未感到惊讶,因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。

攻破大名府、高唐州,掠夺大量财宝,若朝廷毫无反应,才真正让人疑惑。

即便其中有五千骑兵,头领们也不在意,即使是呼延家的连环马,头领们早已知晓徐宁的钩镰枪能 ** 。

然而,在徐悟锋看来, ** 连环马并非仅靠钩镰枪。

呼延家的连环马与历史上的金兵铁浮屠颇为相似,人马皆披重甲,仅露四蹄。

金兵的铁浮屠徐悟锋未曾见过,但据情报显示,呼延家的连环马确是马与马间以铁链相连。

徐悟锋认为此举甚为荒谬,骑兵讲究灵活操控,若多马相连并驾齐驱,马力参差不齐,难以同步前行。

众人相连,勇怯不均,勇敢者被胆小者拖累,更是可笑之举。

徐悟锋回忆起原着中呼延灼的连环马,三十匹为一组,以铁环相连,冲锋时如同一道移动的铁墙。

这种战术虽威猛,却有致命缺陷。

只需派敢死队斩断一匹马的马腿,整个阵型便会崩溃。

人马披甲重达千斤,一旦有一匹倒下,其余战马都会受影响。

历史上,金兵的铁浮屠初现时,也曾让宋军胆寒。

见此铁甲骑兵,宋军往往未战先怯。

宋朝自建国以来,便在骑兵对抗中屡遭挫败,铁浮屠的强大外观足以震慑人心。

后来,岳飞、韩世忠、刘锜等名将找到 ** 之法。

他们针对铁浮屠马腿无甲的特点,屡次用砍马腿的方式击溃敌军。

到了蒙古崛起时,他们同样摸索出对付铁浮屠的策略:诱敌深入,撤退中不断射杀马腿,待其倒地后再迅速击杀。

因此,无论是铁浮屠还是连环马,看似不可战胜,实则并非无懈可击。

而梁山泊如今已有骑兵,徐悟锋对此毫不畏惧。

呼延灼率领五万大军逼近梁山泊。

在此之际,徐悟锋着手进行思想动员。

聚义厅内,梁山众头领齐聚一堂。

一面绘有地图的巨大屏风立于厅中,这张地图由徐悟锋亲手绘制,覆盖胶东半岛区域。

“诸位兄弟,我加入梁山已逾两年。

从最初的几人、几百小喽啰,发展至如今数十位头领、五六万兵马,还曾多次大胜官兵,甚至攻下了大名府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命所归:观主在上

小小明秋

大宋:开局金军围城,宰相辞职

猪皮骑士

三姝破局:幽冥玉佩之谜

文苓笔墨

废土之王

笑死鸟

恶雌肥丑胖,开局五个兽夫修罗场

言尽书

四合院:我贾东旭!坐拥娇妻红颜

迷蝶龙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