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向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8章 屈尊,水浒:水泊梁山今天反了,姜向春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劳工每日需随战俘劳作,虽可额外增收,但陈文昭身为儒生,难以屈尊,遂选择教书,既能维持生计,又能获得更高报酬。

梁山除兵卒外,还有不少携家带口的百姓,自然不乏孩童。

徐悟锋早年便开设学堂,起初只为头领识字,后扩展至士兵及山民子女。

截至目前,教学内容仅限基础识字,更深层次的知识暂未涉及。

山上的教书先生白天授课,教导孩童读经识字,教材多为《论语》《孟子》,禁止传授其他杂学。

晚间则为士兵扫盲,如此便可领取双份酬劳,收入颇为丰厚。

陈文昭未曾料到,昔日任知州的自己,日后竟成了教书匠。

然而自那以后,一家生活确有改善。

教书所得银钱,每日结算,可在山中指定之处换取所需物品,如酒肉、盐糖、布匹、纸笔等。

陈文昭心中明白,梁山有意招揽他效力,若非他为官尚称清廉且颇有才干,恐怕早已命丧刀下。

然而,他并无投靠草寇之意。

岂有此理!他身为朝廷知州,虽只是地方官员,但亦算一方栋梁,况且还是蔡京门生,从郓州调任不过是换地履职罢了。

遭梁山劫持上山,让他损失惨重,自是对梁山充满敌意。

因此,陈文昭只教授孩童读书,绝不会去教梁山士卒识字。

直到徐槐到来,陈文昭才找到可以倾诉之人。

徐槐除了家人,还有任森、李宗汤、韦扬隐相伴,后两者皆与颜树德相识。

颜树德曾劝说李宗汤、韦扬隐加入梁山,却被二人婉拒,主要顾虑徐槐的感受。

若无徐槐存在,二人或许已落草为寇,毕竟他们对梁山颇为钦佩。

对此,徐悟锋并不在意,山寨头目众多,武艺高强者不乏其人,少一两人无伤大雅。

谁料几日后,又来了一位赵鼎,此人陈文昭熟识,徐槐亦有所耳闻。

据赵鼎所述,朝廷欲招安梁山,却因蔡京、高俅从中阻挠而告吹,令陈文昭、徐槐深感惋惜。

但不久后,他们得到更令人震惊的消息——梁山即将起事。

赵鼎详细讲述招安当日聚义厅内场景,以及吕将、许贯忠的言辞,使二人惊骇不已。

身为知州、知县的陈文昭、徐槐,虽非绝顶聪明,但也绝不愚钝。

许贯忠、吕将的话语浅显易懂,连李逵都能领会其中深意,他们怎会不知?

陈文昭拍案而起,痛惜道:“不曾想此贼居心叵测,竟想效仿黄巢,可恨当年济州知州任清荣是个蛀虫。”

“若是我当时任职,哪容得梁山泊今日之势!”

话音刚落,门外传来一阵笑声,随即有人开口:“遗憾啊,世间并无假设,我能有如今的局面,多亏了大宋的助力。”话音未落,只见徐悟锋缓步走入。

陈文昭三人神色骤变,徐槐也随之起身,手指徐悟锋喝道:“徐悟锋,我劝你三思,我大宋兵力百万,若你能及时回头,归顺朝廷,依旧能保家族荣华。”

徐悟锋哈哈一笑,“算起来,葬送在我手中的大宋官兵已不下十万,以这样的军队,即便再多也是徒增伤亡。”

他转向赵鼎,带着几分笑意问:“赵大人,您的身体还好吗?昨 ** 在聚义厅突然昏倒,让我颇为担忧。”

赵鼎冷声道:“徐悟锋,你把我扣押于此,又何必装模作样?”

徐悟锋摇头,“我何曾虚伪?赵大人的才智令我钦佩,若能为您效力,我也倍感荣幸。

但我不似那赵皇,无法轻易让人臣服,还请安心留居梁山,所需一切,我会妥善安排。”

赵鼎苦劝道:“徐悟锋,凭你的能力,为何不投靠朝廷建功立业?为何非要走上这条险路?大宋已传承百年,国力强盛,民心归附,梁山怎可能撼动大局?”

徐悟锋微笑回应:“赵大人难道不信我能成功?至于国力强盛,恐怕您在开玩笑吧。

江南花石纲引发民怨,朱勔虽遭唾弃,却依然深得圣眷,这不正是隐藏的危机吗?”

“摩尼教近年来虽隐秘发展,但其影响力日渐扩大。

若真闹腾起来,绝非普通民变那么简单。”

徐悟锋此言一出,赵鼎、陈文昭、徐槐皆面露惊色。

陈文昭曾任江南官员,对摩尼教的崛起自然有所耳闻。

近来花石纲 ** 愈演愈烈,摩尼教趁势壮大,一旦爆发,后果不堪设想。

梁山泊依傍齐鲁,摩尼教扎根江南,虽非中原核心地带,但前者紧邻京畿,后者则是财赋丰饶之地。

若这两处生乱,虽未必天下动荡,却足以使国势由盛转衰,这让三人不禁心生寒意。

陈文昭久居山寨,早年又任郓州知州,对徐悟锋最为熟悉。

在他看来,徐悟锋确是罕见的枭雄人物。

换作常人,怎么可能在短短数年间,将梁山泊发展至此?

梁山泊的“替天行道、除暴安良”口号,既顺应大义,又避开朝廷忌讳,绝非凡人能想到。

让三人忧虑的是,摩尼教在江南 ** ,向北威胁金陵,梁山泊流窜淮海,一旦两股势力汇合,想要平息将极为困难。

到那时,局面堪忧,西军远在关西,短时间内难以支援,安史之乱可能重演,天下或将陷入多事之秋。

赵鼎深吸一口气,说道:“当今圣上睿智贤明,世人皆知,只因奸臣蒙蔽,致使圣听受阻,这才让蔡京之流一时嚣张。”

徐悟锋听后忍不住笑了,古时提到皇帝与乱局,总是一套说辞:圣上英明,只因朝中奸佞当道,蒙蔽圣听,除去奸党即可拨乱反正。

皇帝怎会有错呢?自然一直无瑕。

徐槐皱眉喝问:“徐寨主为何发笑?”

徐悟锋笑道:“徐大人言之有理,当今圣上确实聪慧,是个聪明俊逸的人物。

这些游手好闲子弟玩乐之事,无不精通,无不擅长,无不喜爱。”

“例如琴棋书画样样皆通,蹴鞠投壶无所不能,丝竹管弦吹拉弹唱无一不会。

我只能自愧不如!”

徐槐三人越听越觉不对劲,这不是在夸赵佶吗?分明是在讽刺。

陈文昭刚要开口反驳,却被徐悟锋拦住,说道:“赵宋之君,性情轻佻,身居高位,于国难之时,纵容私欲,废弃前朝伟业,兴 ** 之政。”

沉迷于浮华虚荣,崇尚装饰游玩,伪装矫饰,破坏制度规范,沉醉于玩乐而丧失志向,放纵欲望损害德行,严重违背治国之道,扰乱朝廷纲纪。

蔡京、王黼等人执政,凭借其狡黠谄媚的能力,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心愿,结党营私,打击异己,排挤正直之士,压制忠臣良将,苛捐杂税横征暴敛,耗尽民力。

君臣耽于享乐,上下相互 ** ,内外因循守旧,诸事敷衍了事,荒废政务,毫无节制,恶名远扬,行为不端,对形势缺乏洞察,不见危险隐患,在危机边缘却以为安稳如山,多么愚昧妄为!

如今,又违背与契丹百年的盟约,打算结交女真贪婪暴虐的部族,门户洞开请敌入境,引狼入室,导致唇亡齿寒,自招强敌却浑然不知。

在普通人眼中,宋朝是一个繁荣富庶的时代,百姓生活应是富足安康,实则不然。

赵宋对百姓,特别是农民,施加了极为沉重的压迫,因为他们并不限制土地兼并。

南宋的朱熹曾言:古代的剥削手段,在我朝已尽数具备,赋税繁重,较之往昔增加数倍。

然而,赵氏家族的精明之处在于,虽然从万民身上榨取财富,不留余地,却总让百姓勉强维持生计,不至于彻底失去生存之路。

与此同时,他们对天下官员极为优待,生怕待遇不足,豢养出一群趋炎附势之人。

在那些君臣看来,百姓的生命财产根本不值一提,若官员剥削过度引发地方 ** ,往往采取残酷 ** 。

在此过程中,往往是官兵与盗贼沆瀣一气,城乡被搜刮殆尽。

盗贼退去后,百姓依然伤痕累累。

官吏不致力于安抚百姓,反而变本加厉地盘剥,军队经过之处肆意横暴,只顾搜刮财物,哀号遍野,民心离散,岌岌可危。

战乱之后,地方民生凋敝,恢复不到昔日十分之一。

例如方腊 ** 时,童贯率军 ** ,大宋官军所到之处,明知是良民,仍将其当作敌人杀害。

方腊被 ** 后,江南地区减少了两百多万人口,其中相当一部分死于官军之手。

徐悟锋看着三人,说道:“三位大人皆为聪慧之士,无需再说自欺之语。

眼见国家日渐衰败,这岂是明君贤臣所能为之?”

其在位十六年,已然扰乱朝纲。

说什么圣明贤达,却被奸佞迷惑,全将责任推给蔡京、高俅之流。

难道赵佶自己真的毫无过失?没有他的支持,蔡京等人岂敢如此肆意妄为?

三位皆是学识渊博之人,当知自古以来,沉迷逸乐而丧失志向,放纵欲望而败坏法纪者,鲜少有不自取其祸的。

依我看,这赵佶样样精通,唯独不善治国。

你们且看好了,这大宋江山日后必生变乱。

陈文昭手指着徐悟锋,气得浑身发抖,一时竟说不出话。

赵鼎与徐槐二人脸色阴沉,欲反驳却又无从说起,只能怒视徐悟锋。

徐悟锋仿若未觉,说道:\"我的话说到此为止。

三位请安心在此,待我平定胶东,还需仰仗三位协助治理。”

陈文昭本欲怒斥,却莫名将话咽回,只是双眼死盯着徐悟锋。

赵鼎深吸一口气,说道:\"徐悟锋,我大宋兵强马壮,若你胆敢妄动,圣上必定倾全国之力讨伐,绝不容你得逞!\"

\"哦?\"徐悟锋挑眉道,\"赵大人既然如此说,那我们不妨赌上一赌,如何?\"

赵鼎问:\"你要赌什么?\"

徐悟锋答:\"很简单,未来三年内,我不求一统天下,只望能割据北方,你若答应助我,如何?\"

陈文昭冷笑一声:\"大言不惭,莫非不怕摔破嘴?\"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命所归:观主在上

小小明秋

大宋:开局金军围城,宰相辞职

猪皮骑士

三姝破局:幽冥玉佩之谜

文苓笔墨

废土之王

笑死鸟

恶雌肥丑胖,开局五个兽夫修罗场

言尽书

四合院:我贾东旭!坐拥娇妻红颜

迷蝶龙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