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向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0章 古骨龙城,水浒:水泊梁山今天反了,姜向春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刘仲武行事极为谨慎,为掩盖过错,他以重金贿赂童贯,同时依靠东京城中的高俅为其掩饰,致使赵佶对此事毫不知情。

刘仲武战败后,西夏军队趁机大肆劫掠,但童贯对此并不在意,认为死的不过是些普通百姓,大宋并不会因此受损。

然而,古骨龙城作为深入西夏腹地的据点,与陕北、陇右方向的宋军形成了对西夏的战略包围,严重威胁着西夏的安全。

对此,西夏自然不会坐视不理,整个冬天都在积极备战,准备开春后向古骨龙发起进攻。

随着寒冬过去,童贯也下定决心,二三十万经过冬训的西军将士士气高昂,正是出击的最佳时机。

于是,他决定与西夏决一胜负。

然而,此时朝廷内部却发生变动,蔡京被罢免 ** 职务,经过一番争议,最终王黼接任此职。

与此同时,高俅率军二十万征讨梁山泊的消息传来,不久便传来了失败的噩耗:高俅指挥的大军与梁山正面交锋,惨遭重创。

当晚,梁山大军夜袭济州城,高俅不幸被俘,随后遭到严刑拷问,并在济州城内被斩首示众。

得知这一消息后,童贯先是震惊,继而冷笑。

他已经确认,所谓二十万大军实际不足十万,且多为京畿禁军。

童贯心中感慨,高俅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,梁山势力强大,京畿禁军的战斗力实在难以匹敌。

童贯曾因误信禁军的实力,导致自己陷入险境,从此对这些军队心生轻视。

此次返回京城,一方面是为了巴结新任 ** 王黼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取悦赵佶,献上珍贵礼物。

童贯计划与西夏决战,首先要稳固后方,既要讨好皇帝,又要协调好与朝中重臣的关系。

京城传来消息,高俅命丧草寇之手。

赵佶闻讯,悲从中来,对童贯召见询问。

童贯踏入宫门,小太监毕恭毕敬地引路至御前。

赵佶放下手中笔,示意童贯起身回话。

“高太尉忠心耿耿,劳苦功高,如今却遭不幸,实在令人痛惜。”赵佶叹息,“二十万大军溃败,朝廷颜面扫地,此事若传扬出去,恐遭天下耻笑。”

童贯心中明白,这场灾祸牵连甚广,但他并不愿亲自出征。

于是,他装作伤感,伏地叩首,说道:“高太尉德才兼备,平日里任人唯贤,此役折损大将,实乃国之不幸。”

赵佶听罢,沉默片刻,随即吩咐童贯暂且退下,静候下一步旨意。

这一番刻意表演,连赵佶都觉得不忍,便道:“童爱卿快请起吧,你多年奔走西北,此事与你有何关系?”

稍作停顿后,赵佶继续说道:“高俅虽执掌殿帅府已久,早年在西北也立下不少功劳,但他此次出征尚属首次,经验自然有所欠缺。”

童贯心知肚明,这分明是赵佶在替高俅开脱。

尽管高俅此役惨败,甚至丢了性命,但赵佶绝不会承认这一点。

毕竟,高俅是他亲手提拔起来的,从街头无赖一路升至殿帅府太尉。

若说高俅无能,岂不是暗指自己用人不明?

于是,赵佶不得不说道:“小高此次表现得还不错。”

童贯随即附和:“行军布阵并非易事,高太尉虽才智过人,但指挥十万大军,确实有些勉为其难。”

“即便西军中那些久经沙场的名将,也未必都能做到如此规模的调度。

此番失利,实因高太尉过于轻敌所致,致使国家折损良将。”

童贯对高俅战败的具体情形已有所耳闻,心中更是嗤之以鼻。

在他看来,打仗本就是将领的责任,而他只需坐镇后方享受成果即可,从不亲自冲锋陷阵。

置身战场,岂不是自寻死路?

赵佶听罢颇为满意,又开口道:“童爱卿,梁山贼寇罪孽深重,必须彻底清除。

朕思虑再三,此事非你莫属。”

如今高俅大军惨败,徐海已攻占济州、东平、齐州、兖州等地,势必会趁机扩张势力。

胶州一带恐将陷入危机。

以赵佶的智慧,此刻也只能将希望寄托给西军了。

童贯闻言眉头微皱,他最不愿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
去年西夏战败,古骨龙城成为他们的心腹之患,必须尽快解决。

可以预见,今年与西夏必有一场恶战。

在这关键时刻,童贯怎么可能为了剿灭一伙草寇而放弃更大的功劳?

童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,心中已有了对策。

童贯立刻跪拜道:“陛下,去年臣率西军分三路攻打西夏,攻克仁多泉城,斩杀敌军数千,还修建了坚固的古骨龙城,让西夏人寝食难安。”

今年开春,西夏人必定不会甘心失败,肯定会大举进攻。

陛下命我前往 ** 地区,我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,只是那西夏人……”

赵佶听罢,立刻皱眉。

古语云:“攘外必先安内”,此话虽流传已久,却并非出自他手。

这句名言最早源于 ** 赵普对赵光义所说,“中guo既安,群夷自服。”意思是想要对外有所作为,必须先稳定内部。

这可算是赵家家训,赵佶对此自是耳熟能详。

赵佶思索片刻后道:“梁山泊距东京不过五百余里,若沿五丈河行船,几日便至。”

“如今这伙匪寇嚣张跋扈,已占据多处州县,若不尽早派遣精锐将其剿灭,难道要朕步唐玄宗后尘吗?”

赵佶提及的是安史之乱时,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,最终避难蜀地之事,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。

童贯连忙说道:“陛下明察,高太尉此次惨败,不仅因缺乏实战经验,也因京畿禁军久未经历战事。”

“这些贼寇异常凶猛,一旦鼓噪而起,难免会有士兵胆怯退缩,从而导致全军溃败!”

“臣认为,这批匪寇不足为惧,只需挑选几位经验丰富的大将,再选出数万精锐之师,清除水泊匪患易如反掌。”

赵佶含糊其词道:“既然如此,你可有合适人选?”

童贯答道:“陛下是否记得那十位节度使?他们麾下的军队经过严格训练,战斗力远胜京畿禁军。”

“而且这十位节度使昔日皆出身草莽,后经招安得以封官晋爵,无不是英勇善战之辈,并非徒有虚名。”

“这些人武艺超群,精通兵法,多次为国家立下功勋,无论是征战鬼方还是讨伐西夏,亦或参与河湟拓边,陛下何不调动他们?”

赵佶蹙眉说道:“之前项元镇征讨梁山,不仅损兵折将,还最终投敌,朕怎能信任这些人?”

童贯说道:“陛下无需多疑,项元镇之所以投敌,主要是兵败被擒,迫不得已才与贼寇虚与委蛇。”

“陛下若调动其他九位节度使,项元镇感念皇恩深重,加上与各节度使的情谊,定会幡然醒悟。”

“臣听闻梁山贼众中多为前朝官兵,陛下不如颁布诏书,赦免项元镇等人之罪。”

“但凡知错能改、弃邪归正者,一律既往不咎,此举足以动摇贼心,待朝廷大军抵达,荡平水泊指日可待。”

赵佶听罢眼前一亮,点头称是:“爱卿所言甚是!”

在他看来,梁山水寇虽是隐患,但西夏更为棘手,西军若非必要,绝不可轻动,以防西夏趁虚而入。

……

高俅兵败身亡的消息,如暴风骤雨般迅速席卷东京城。

权贵阶层震惊不已,顾不上享乐,纷纷开始筹划如何应对皇上的雷霆之怒。

次日早朝,赵佶面色铁青,目光冰冷地扫视群臣。

众人屏息凝神,生怕惹来杀机。

殿头官未按惯例宣读奏章,许多大臣虽已准备妥当,却见平日温和的皇帝变得冷峻,无人敢贸然开口,只垂首站立。

少保、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见无人应答,硬着头皮出班奏报:“启禀圣上,殿帅府太尉高俅率军征讨梁山贼寇,不幸失利,高大人亦遭擒获。”

“数日前,梁山匪徒于济州公然杀害高大人,此乃大逆不道之举,严重挑衅朝廷威严,恳请圣上发兵平定梁山贼寇。”

王黼说完,低头静候赵佶回应。

然而久等未果,他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转向刚升任太尉的梁师成。

梁师成身为太尉,与高俅自不可同日而语。

太尉高俅因是殿帅府长官,众人习以为常地称其为太尉,而梁师成则是由皇上亲封此职,位列正二品。

尽管王黼如今官至一品,接替蔡京的地位,但他根基尚浅,对梁师成依然如同对待长辈般恭敬。

梁师成也不清楚赵佶的真实想法,当他们得知梁山公开处置高俅的消息后,便明白此事难以隐瞒,只能将实情上报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命所归:观主在上

小小明秋

大宋:开局金军围城,宰相辞职

猪皮骑士

三姝破局:幽冥玉佩之谜

文苓笔墨

废土之王

笑死鸟

恶雌肥丑胖,开局五个兽夫修罗场

言尽书

四合院:我贾东旭!坐拥娇妻红颜

迷蝶龙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