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:远航(2 / 2)

三宝瞪大了眼睛看着道衍手里的玉钗,惊讶道:“这就是那杆玉钗?”

道衍点头:“不错,后来这玉钗又经过刘基和浦洽,辗转到了我手上,你拿着它作个信物,若是李淳风看见了必然认得。”

三宝接过玉钗,仔细观察许久,说:“陛下不敢声张此番出海是为寻找朱允炆,所以对外称是为了寻找海外的仙人。”

道衍看着三宝沉默了一会,说:“兀自听来,陛下的这番说辞竟有几分牵强。”

三宝再拜,引兵离去。

三得望着三宝的背影出了神,喏喏地问:“师父为什么派三师兄出海,是为了日月之所照,江河之所及,皆为汉地吗?”师父说的话他倒记得清楚。

三和听了笑出了声,这么严肃的话,从他一个小娃娃嘴里说出来,不知为什么让人忍俊不禁。

三得莫名其妙的看了三和一眼,又看了看师父,问道:“我们是明国,为什么我们的地方要叫汉地,我们为什么不叫明人,而叫汉人呢?”

三和想了想,解释说:“因为汉朝统一了各个民族,使各民族融合在一起,并且击退了匈奴,使大家过上了好日子,百姓都以大汉为荣,所以自称为汉人。”

三得问:“那为什么不叫秦人,秦国更早统一了七国呀?”

三和语塞,一时没有回答。

道衍这才说话:“我们说的汉人,并非一朝一族之说,而是文化风俗之说,始皇帝用法家一统天下,却难统一人心,虽书同文车同轨,却仍有齐楚之别。汉武帝用儒家治理国家,百姓独尊儒术,移风易俗,虽血缘不同但皆为汉民。所以我们说汉人,是因为我们有着同样的文化认同,就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,虽同为诸侯国,却因习俗变迁而被排斥一样,区分彼此的,只因为文化。”

道衍又说:“征服一个民族最有力的武器,从来不是强权和暴力,而是文化,汉文化就是浩瀚的海,异族于我们,若不是被驱逐,就当被同化。所以我们此番出海,输出的也当是文化,而绝不是武力。”

再说:“东汉末年,天下三分,汉昭烈帝刘备言,天下崩坏,始于人心丧乱,要治天下,先要治人心。这人心,其实也是文化。得其地,养其民,教其化,知其礼,然后齐欢乐而同寄寒衣,则大一同也。”

三得问:“什么是齐欢乐而同寄寒衣?”

三和笑答:“就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饮椒柏酒,吃水点心。”

三得似懂非懂的点点头。

道衍亦是含笑点头。

郑和的船队出发了,自五虎门一路向南,托陈友谅的福,大明的造船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,郑和率领的船队,最大船只长四十四丈四尺,阔十八丈,带十二张帆,动辄须由几百人操控,郑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它为宝船。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,先到占城,再到爪哇。

行至爪哇时,爪哇国东西二王相争,西王逐东王残兵,误杀郑和船员百余人。郑和手下船员无不愤然言战,郑和力排众议,派使者交涉此事,西王得知原由,吓得面目失色,派人连夜渡海向大明谢罪。

处置得当,郑和继续南行。先后经由苏门答腊,锡兰山,与西洋各国交流并互通有无,这些国家德感于大明的强盛,自愿派使者追随郑和的船队,准备来大明向皇帝朝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