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九章 军议(1 / 2)

“王爷想要提前发兵德州?”

从各地赶回来,齐聚在燕王府正厅的将领听朱棣言简意赅地说了他接下来的打算,都有些惊讶和凝重。

朱棣的战略眼光...是不用怀疑的,从靖难开始到如今的数场战役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,尤其是王爷不动声色间让顾先生走了一趟草原,大同居然就这般轻易地落入燕军手里,这等谋划...实在让众将心悦诚服。

所以在朱棣说出他想提前兵发德州,而不是在北平安坐等李景隆来攻时,在场十余位将领居然没有一人持反对意见,反而纷纷看向了桌上的沙盘,思考起了接下来随时会爆发的战争走向。

见到各将领上下一心,并没有什么贪生怕死苟且偷安之辈,朱棣很是满意,他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位置:“李景隆修建十二卫城,调用了大量的物资,这下子不管是河间三府的存粮,连存放的税收也几乎掏空了,就储放在此地码头,等到十二卫城修建完毕,就发放各处安放,到时候十二卫城就真成了个王八壳,怎么打都难受,所以俺要先李九江一步,这一步,必须得快1

朱棣自信道:“若是出兵德州,不能旦夕而下,则我军必缺军粮!此地驻防官兵、防御情况,俺已经派人摸清了,若是能出李九江不意而占据此地...则胜算倍增,此其一1

一番话说得各个将领眼放异彩,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王爷居然连这种情报都已经掌握了,如果这个情报属实,那么困扰燕军南下的最大问题,就会迎刃而解!

难怪王爷这般有信心!

在心里默默给身在德州的顾怀感谢一番,朱棣继续道:“这其二嘛...自然就是因为李九江了,你们也知道,北平一战后,李九江并未被问责,反而是继续稳坐主帅之位,原因...俺自然也是知道的,俺现在实在担心,若是大同那边的消息传入朝廷,要是朝廷换将怎么办?上哪儿去找像李九江这么废物的将领?”

正厅里响起一片笑声,其他的话或许还需要讨论一番,但这一点...众人都是实实在在地表示同意。

做将领做到这份儿上,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也不知道地下的李文忠得知此事,会不会气得活过来。

“其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”朱棣脸上的笑意微微敛了敛,看向了沙盘,“这次李九江的兵力,确实比上次还要多,六十万呐...俺一想到这个数字,就不免有些提心吊胆,若是真等他准备完毕,莫非又要重演之前北平攻守旧事?俺实在不想被逼到那种地步了,所以这次,俺一定要与李九江决战于北境之外1

话里话外,出兵德州的决心展露无遗,众将精神一振,纷纷凛然称喏。

话都说到了这地步,已经容不得诸将反对了...更何况诸将本就没有反对的心思,所谓信心就是这么慢慢建立起来的,真定之战,大宁奔袭,北平攻防,大同拉锯...一场场战争下来,他们已经知道了该如何去赢,此时不打,更待何时?只要跟着王爷,就不用惧怕任何敌人!

朱棣见此一笑,便轻松地给诸将安排起了军事任务,这次南下,自然是要倾巢而出的,所以兵力应该会达到二十万左右,这二十万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底,留守北平的军队只够盯着边关和大宁,如果这一仗输了...也不用李景隆打来北平了,朱棣自己就可以找个地方抹了脖子。

对朱棣而言,这场战争的性质本就如此,获得胜利已经不只是为了争夺皇位,而是为了活下去。

诸将的安置,在他们到来之前朱棣已经有了腹稿,日头西斜,确认诸将都知道了自己的责任和位置,朱棣便摆摆手让他们退下,正厅的死寂持续许久之后,他才看向手里那份秘谍司发来的谍报。

李景隆这次有三个帮手。

再不复刚才的自信与镇定,朱棣的面容上闪过一丝恐惧,他看向那几个名字,多么希望那些名字没有存在在上面,但事实证明,这次他朱棣面对的,是一个相当难打的阵容。

武定侯郭英,都督平安,还有...

他咬了咬牙:“魏国公,徐辉祖1

武定侯郭英,前朝老臣,战斗经验丰富,十二卫城的修建,就是他提出来的,而这也是促成朱棣主动南下的最关键因素,因为他不敢想象,当李景隆那六十万大军有了退路和避风港,自己该拿什么去和他打,跟他耗?

而徐辉祖就更不用多说了,当初齐泰在朝堂上对他的一番推崇,确实没有半分虚言,他打仗的功夫不比朱棣差多少,而朱允炆在被劝说许久之后,终于也是在年前下了一道旨意,让徐辉祖来从旁协助李景隆平定叛乱。

万幸是协助!如果徐辉祖是主帅,那么这仗就不用打了!

那问题来了,这平安又是何许人也?

平安,名字简单,但履历却不简单,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精通兵法还是次要的,最为重要的是,他曾经跟着朱棣打过很多年的仗,曾是朱棣的心腹将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