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(1 / 2)

高明之前给朱允熥讲元朝历史的时候,重点提过这个包税制,朱允熥这才知道这东西。</p>

他本以为大明的税制就很乱了,没想到元朝竟然比明朝还乱。</p>

“高师傅,你知道这些事吗?”</p>

高明早就竖着耳朵听这边的谈话了,见到皇太孙发问,赶忙站起来说道。</p>

“皇太孙,微臣家虽然不从事海贸,但对此也有所耳闻。”</p>

“因此,微臣之前给您讲解元朝税制之时,才会格外介绍这个包税制。”</p>

“包税制对于朝廷来说,节省了人力开支,又增加了朝廷税收,算是一项简单有效之法。但对于地方来说,就等于彻底放权,埋下了动乱的根由。”</p>

“元朝之所以灭亡,跟这点也有一定关系。”</p>

“因为元朝末年,江南沿海一带,已经是一定程度上的各自为政了。”</p>

“在这等宽松条件下,海商们大肆走私,并扶植反元势力……”</p>

“陈友谅、张士诚等人,背后几乎都有海商的影子。哪怕是咱们大明,前期也借助了海商之力……”</p>

朱允熥听到这儿,脑子里顿时想起一个传奇人物。</p>

“您是说沈万三?”</p>

高明斩钉截铁的道。</p>

“对!”</p>

“陛下对待沈万三过于不公,这才导致天下豪商巨贾跟大明离心离德。”</p>

“否则,他们就是做做样子,也不会让大明每年只收三十几万两的海贸商税。”</p>

朱允熥闻言心里又产生一个疑惑。</p>

“这么大的事,难道就没人跟皇爷爷说吗?”</p>

高明闻言无奈的翻了翻白眼,杨新炉和尴尬的咳了咳,只有秦亨伯颇为厚道,手里捧着个紫砂壶走了过来说道。</p>

“皇太孙,陛下乾坤独断惯了,就算有人说了他也不会信。”</p>

“再加上,满朝文武对陛下多多少少都有点怨念,谁吃饱了撑得给自己找不痛快?”</p>

高明听到这话,赶忙补充道。</p>

“还有一点,陛下诛杀吴中四杰,引得天下震动。役使官员如牛马,又惹得朝中有识之士怨声载道。对御史言官施加廷杖,还曾经命人摔死过御史……”</p>

高明说完这番话就是长长一叹,一副心如死灰,万念俱灰的样子。</p>

朱允熥听了之后脸上写满了尴尬,敢情对自己和蔼可亲的皇爷爷,竟然是这样的坏老头!</p>

难怪大明收不上来税,年年缺钱,年年没钱。</p>

原来是大明上下官员集体糊弄他,欺负皇爷爷不通财政啊!</p>

“孤……”</p>

“孤在这里替皇爷爷?”</p>

朱允熥本想说自己替皇爷爷赔不是,转念一想自己不过是个皇太孙,好像还不够资格。</p>

高明见皇太孙这态度,就知道皇太孙想说啥,朝着其摇了摇头道。</p>

“皇太孙不用自责!”</p>

“谁的错谁负责,不需要您为前人的事赔罪。”</p>

“事实上,如果不是您在陛下的廷杖底下救了百十个官员,我们今天是绝不会说这番话,更不会提醒你海贸的真正原因的。”</p>

“因为在你身上,我们看到了希望,看到了大明可以兴盛的可能!”</p>

朱允熥闻言扭捏地说道。</p>

“孤……孤没你们想的那么好,孤当时救他们,只是觉得该给人说话的机会,不能因为别人说了自己不喜欢的话,就……”</p>

杨新炉等人听到这话,脸上的表情顿时一整,随后齐刷刷地朝着朱允熥躬身一礼。</p>

“殿下英明!”</p>

“您能做到广开言路这一点,就已经强出历代皇帝无数了!”</p>

朱允熥闻言心里那个汗啊,原来皇帝的道德水平这么低的吗?</p>

三人拍了朱允熥一番马屁后,又给他讲解了一番大明海贸的现状。</p>

“皇太孙,您有没有想过,为何江南会如此富裕?”</p>

“江南一地的赋税,抵得上大明一半,这又是何道理?”</p>

朱允熥下意识的道。</p>

“因为海贸吗?”</p>

“对!”</p>

高明本想给朱允熥讲解一下江南的局势,可看到一旁的杨新炉闭目养神,高老头心里顿时有点不痛快,将其给推了出来。</p>

“让他说!”</p>

“他家是松江府大户,家里产的蚕丝都被织成丝绸卖到海外了!”</p>

杨新炉尴尬地红了脸,不悦地瞪了高明一眼。</p>

“皇太孙殿下别听他胡说,微臣家里不过是薄有资产,聊以糊口罢了。”</p>

“不过江南之所以富裕,确实跟海贸有关。”</p>

“可以说江南家家户户都跟海贸有关,即使无关的也有间接关系。”</p>

“大明禁止商贾和百姓穿丝绸,可光靠官员穿能穿多少?”</p>

“然而,大明世面上的丝绸价格依然不便宜,究其根本就是绝大部分都被卖给海外番商了。”</p>

“老夫家中虽没有直接参与海贸,但却也是沾了海贸的便利,这才有了这点田产。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