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 内部决议,组建特战连队
葫芦开小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84章 内部决议,组建特战连队,抗战:晋西北两个李云龙,我不信,葫芦开小花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事不宜迟,几人先开摩托车直奔山区龙须沟。
楚云飞搞到了20多台设备,冲压机残件、车床主轴和锻锤底座,这些设备表面生锈,本身也是陈旧的,好在核心部件尚且完好。
跟着冯牧过来的几名学生,一脸可惜,一脸的愁苦。
“李上校,这些设备太陈旧了,肯定无法保证精度的。”
万事开头难,李峰先让大家把厂房建设起来,把设备整理出来。
龙须沟分成多个分叉,还有小坑、凹陷的山洞,可以作为天然的厂房,人为开拓一下,足够安排设备进去。
也从朔州拉过来了4台柴油发电机,这是从日军手上的缴获。
利用半个月时间,先把设备安置好。
冯牧状态还好,戴上了工人手套,“爷们,别愣着了,那就开干吧。”
一拍手,手套上全是尘土。
他在四九城的时候,改装过摩托车,改装过手枪,有一定的机械基础。
这也是李峰看重的一点,人才别放在战场上,放在后勤里边最能发挥效用。
带过来的二十多名学生,以及楚云飞拉拢的技术工人,一起张罗起来。
除了技术工人之外,还找来了铁匠、木匠等。
苦是肯定苦了点,山沟里的条件有限。
但也比八路修械所初期老虎钳、手摇铣床富足多,至少还有陈旧机床,具备零件加工能力。
先把摊子张罗起来,手上有大批待修的枪械,可以考虑手搓零件,完成修复。
日军的三八大盖质量好,枪钢的质量比国内步枪普遍好一些,有值得修缮的价值。
只要枪管完好,其他的小零件都容易处理,修修补补就能继续使用。
汉阳造、老套筒这些,膛线都磨平的旧枪,打包发给新兵训练,根本不值得修复。
另外是损坏的山炮、步兵炮,修复一门火炮,对部队作战的提升也有帮助。
解决了枪支火炮问题后,再同步考虑火药、子弹、炮弹的生产,把修械所的底子搭建起来。
冯牧牵头,很快拿出来一个清单,罗列了炼铁所需的煤炭、矿石等材料,还有零件制造欠缺的设备。
不当家不知道油盐米贵,不干后勤不知道里边的汤汤水水。
确实够头疼的。
李峰把烧脑的事情扔给了冯牧,承诺会想办法搞来设备跟原材料。
正准备返回朔州,杨秋萍、罗梦云找了上来,她俩建议在雁北地区建立情报网络,先组建两个情报小组,分别向神武关、云中打探日军动向,组织人手密切关注敌伪军情况。
等情报小组熟稔之后,再向华北地区渗透。
情报网络需要花钱,需要定期的投入人手跟精力,还需要无线电设备。
这事儿确实得干,情报系统是重要的。
这笔钱还是要花的,虽说李峰有本事搞定方圆68公里范围内的日伪军动向,可也不能天天盯着地图发呆啊。
再远的区域怎么办?
人口密集的县城内怎么办?
即时战略视角越大,既有好处,也有坏处,信息量太多,总会忽略一些重要情报的。
独立团想要做大做强,必须重视情报系统。
这一点需要学习八路的经验,充分发动群众,建立根据地,形成统一的抗战阵线。
解决了后勤、情报的人员安排,李峰接下来要考虑用兵,把精力放在战斗中来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