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9章 金穗新生
半两京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59章 金穗新生,农医圣女:锦绣福妃传,半两京墨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\"据探子回报,是几名外地商人,他们似乎与郑家有关联。\"
\"郑家?\"苏锦绣眼中闪过一丝寒光,太后的娘家正是郑氏。看来太后的余党仍在暗中作祟。
\"立即集合各村长老和有威望的人,我要亲自辟谣。\"苏锦绣当机立断。
当天傍晚,南阳府衙门前聚集了数百名农户。苏锦绣站在台阶上,声音清晰而坚定:\"乡亲们,有人恶意散布谣言,污蔑我带来的新种子和技术。这些人的目的,就是想让南阳颗粒无收,导致粮价飞涨,从中渔利!\"
她环视众人,继续道:\"我可以用性命担保,这些种子和技术绝对安全可靠。为证明这一点,我每日都会食用试验田收获的稻米,并将大部分收成捐给南阳最需要的人。如有任何问题,我愿承担全部责任!\"
农户们被她的诚恳打动,议论声渐渐平息。但一个声音突然从人群中响起:\"凭什么相信你?朝廷的人向来只会说漂亮话!\"
苏锦绣定睛一看,发言的是一个陌生男子,衣着不像本地农民。她沉声问道:\"这位仁兄,你是哪村的农户?能否告知姓名?\"
那人支吾了一下,似乎没想到会被直接质问。这时,周围的农民已经认出他是外地人,几个壮汉上前将他拦住。
\"搜一搜他!\"有人喊道。
官兵上前搜身,果然在那人怀中找到一封信件和一袋银子。信上写着指示他如何散布谣言的具体内容,落款正是\"郑\"字。
\"抓起来!\"府尹怒喝一声,官兵立刻将那人制服。
苏锦绣趁机对众人道:\"乡亲们,现在真相大白,这就是有人故意破坏我们的种植计划!他们害怕我们丰收,害怕粮价回落,因为那会影响他们从中渔利的机会!\"
揭露阴谋后,人心逐渐稳定。一些已经砍掉禾苗的农户悔不当初,苏锦绣安慰他们:\"不必担忧,我还预留了足够的种子,现在重新种植还来得及。\"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苏锦绣加倍努力指导农户们种植。她不仅传授技术,还亲自处理土壤,监督灌溉,确保每一块试验田都能获得最佳效果。
奇迹终于在一个月后出现。最早种植的试验田里,稻穗已经开始结实,而且每株稻子的穗子都比普通水稻大了一倍,稻粒饱满金黄。
苏锦绣邀请所有村长来到东郊试验田,亲眼见证丰收的景象:\"这仅仅是开始,再过一个月,第一批稻谷就能收获。按照现在的长势,每亩产量至少能达到普通水稻的两倍!\"
消息很快传遍整个南阳,那些还在犹豫的农户纷纷请求加入种植计划。苏锦绣欣然同意,并安排农业学院的学生前来南阳,帮助指导更多农户掌握新技术。
\"南阳只是第一站,\"她对王太医说,\"接下来我们还要去更多地方推广这些技术,确保今年全国粮食丰收。\"
王太医担忧地说:\"但郑家的人不会善罢甘休,他们可能会在其他地方继续作乱。\"
\"所以我已经派人先行一步,前往各州县进行预防宣传和技术培训。\"苏锦绣胸有成竹,\"同时,我也让周伯加紧调查郑家的活动,找出他们的同伙和计划。\"
一个月后,南阳的第一批改良水稻顺利收获。产量果然如苏锦绣所预测,比普通水稻高出一倍有余。农户们欣喜若狂,连续几天在田间庆祝丰收。
苏锦绣将情况如实上报京城,并送回了部分收获的稻米作为证明。萧承煜收到消息后大为振奋,立即下诏表彰南阳农户们的努力,并拨付专款支持新农法在更多地区推广。
更让苏锦绣欣慰的是,随着南阳丰收的消息传开,粮价开始稳定下来。许多囤积居奇的商人见势不妙,纷纷抛售手中粮食,导致价格进一步回落。京城内原本紧张的气氛也逐渐缓和,百姓们重新恢复了对朝廷的信心。
\"接下来,我们要去湖州。\"苏锦绣对巧儿说,\"那里的情况比南阳更复杂,据说有郑家的人直接控制了当地粮行。\"
\"娘娘,您已经连续奔波一个多月了,要不要先回京休息一下?\"巧儿心疼地说。
苏锦绣摇摇头:\"现在正是关键时刻,不能松懈。何况,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。\"
当晚,她秘密召集了王太医和几位心腹,详细布置了接下来的计划:\"除了推广新农法,我们还要顺藤摸瓜,找出郑家在各地的爪牙,一网打尽!只有彻底铲除这些毒瘤,才能确保农业改革顺利进行。\"
众人齐声应是,各自领命而去。第二天一早,苏锦绣的车队悄然离开南阳,向湖州方向进发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