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雷影少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05章 三国归晋终一统(终章),三国演义白话诙谐版,飞雷影少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这个时候呢,吴国的丁奉、陆抗都死了。吴主孙皓每次宴请群臣,都把大家灌得烂醉;还安排十个黄门郎当纠弹官。宴会结束后,这些纠弹官就上奏大臣们的过失,有过失的人有的被剥脸皮,有的被挖眼睛。就这么着,吴国的人都特别害怕。晋益州刺史王垕就写了个奏疏请求攻打吴国。奏疏上说:“孙皓荒淫无道,凶狠残暴,应该赶快去攻打他。要是孙皓突然死了,再立个贤明的君主,那就成强敌了;我造船造了七年了,每天都有船坏掉;我都七十岁了,没多少日子可活了:这三件事只要有一件出问题,就不好办了。希望陛下不要错过这个机会。”晋主看了奏疏,就和大臣们商量。晋主说:“王公的说法,和羊都督的想法一样啊。我已经决定了。”侍中王浑上奏说:“我听说孙皓想北上,军队都已经准备好了,声势浩大,很难和他对抗。再等一年,等他们疲惫了,再攻打就能成功。”晋主听了他的话,就下诏让军队不要动,然后自己退到后宫,和秘书丞张华下围棋解闷。
这时候近臣报告说边境有奏表到了。晋主打开一看,是杜预的奏表。奏表大概是这么说的:“以前羊祜不和朝臣们广泛商量,而是秘密地和陛下您计划,所以朝臣们有很多不同的意见。凡事都应该权衡利弊,我看这次攻打吴国的好处,十有八九,坏处最多也就是没有功劳。自从秋天以来,攻打吴国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;现在要是停止,孙皓害怕了,搬到武昌去,把江南的城池都修好,把居民都迁走,到时候城池攻不下来,野外也没东西可抢,那明年再想攻打就来不及了。”晋主刚看完奏表,张华突然站起来,推开棋盘,拱手奏道:“陛下您圣明神武,国家富裕,百姓强大;吴主荒淫暴虐,百姓忧愁,国家衰败。现在要是去攻打,不用费多大力气就能平定。希望陛下不要犹豫。”晋主说:“你说得很清楚地看到了利弊,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。”然后就出殿升堂,命令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,带领十万士兵从江陵出发;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□从涂中出发;安东大将军王浑从横江出发;建威将军王戎从武昌出发;平南将军胡奋从夏口出发:每个人都带领五万士兵,都听从杜预的调遣。又派龙骧将军王濬、广武将军唐彬,从长江顺流而下:水陆士兵二十多万,战船几万艘。还命令冠军将军杨济出兵驻扎在襄阳,节制各路军队。
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东吴了。吴主孙皓可慌了神了,急忙召见丞相张悌、司徒何植、司空膝循,商量退兵的办法。张悌上奏说:“可以让车骑将军伍延当都督,进兵江陵,抵挡杜预;骠骑将军孙歆进兵抵抗夏口等地的军队。我愿意当军师,带领左将军沈莹、右将军诸葛靓,带领十万士兵,从牛渚出兵,接应各路军队。”孙皓听了,就命令张悌带兵出发了。孙皓回到后宫,满脸忧愁。他的宠臣中常侍岑昏就问他怎么了。孙皓说:“晋兵大批地来了,各路都有军队去抵挡;可是王垕带领几万士兵,战船都准备好了,顺流而下,来势汹汹:我就因为这个发愁啊。”岑昏说:“我有个办法,能让王垕的船都变成碎片。”孙皓一听可高兴了,就问他什么办法。岑昏上奏说:“江南铁多,可以打造一百多条连环索,每条几百丈长,每个环重二三十斤,在沿江的关键地方横着截断江水。再打造几万根铁锥,一丈多长,放在水里。要是晋朝的船乘风而来,碰到铁锥就会破,还怎么渡江呢?”孙皓大喜,传令拨工匠到江边连夜打造铁索和铁锥,都准备好了。
再说晋朝都督杜预,从江陵出兵,命令牙将周旨:带领八百个水手,乘坐小船偷偷渡过长江,夜里袭击乐乡,在山林里到处立起旌旗,白天放炮擂鼓,夜里就在各处举火。周旨领命后,带着众人渡过长江,埋伏在巴山。第二天,杜预率领大军水陆并进。前哨来报:“吴主派伍延从陆路出兵,陆景从水路出兵,孙歆做先锋,三路兵马前来迎战。”杜预带兵前进,孙歆的船很快就到了。两边刚一交战,杜预就往后退。孙歆带兵上岸,追了不到二十里地,只听一声炮响,四面的晋兵都围了过来。吴兵急忙往回跑,杜预趁势追杀,吴兵死了不计其数。孙歆跑到城边,周旨带着的八百士兵混在吴兵里,就在城上举火。孙歆大惊,说:“北边来的军队难道是飞过来的吗?”刚想退走,被周旨大喝一声,就给斩于马下了。陆景在船上,看到江南岸上一片火光,巴山上飘出一面大旗,上面写着“晋镇南大将军杜预”。陆景吓坏了,想上岸逃命,被晋将张尚骑马赶到,一刀就给斩了。伍延看到各路军队都败了,就弃城逃跑,结果被伏兵捉住,绑着去见杜预。杜预说:“留着他也没用!”喝令武士把他斩了。就这样,杜预拿下了江陵。
于是沅、湘一带,一直到广州的各个郡,守将们看到晋军势大,都乖乖地带着印信投降了。杜预派人拿着符节去安抚他们,一点东西都不抢夺。接着又进兵攻打武昌,武昌也投降了,杜预的军威大振。然后他召集各路将领,一起商量攻打建业的计策。胡奋说:“东吴这个老对手,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彻底征服的。现在春水涨起来了,我们很难长久停留。不如等到明年春天,再大规模进军。”杜预却说:“以前乐毅在济西打了一仗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;现在我们的军威这么盛,就像砍竹子一样,砍开几节之后,后面的就迎刃而解了,不会再有什么阻碍了。”于是他就发檄文给各路将领,约定一起进兵,攻打建业。
这时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水兵顺流而下。前哨来报:“吴国人打造了铁索,沿江横着截断江水;还在水里放了铁锥来防备我们。”王濬听了大笑,然后让人打造了几十方大木筏,上面绑着草人,草人披着铠甲拿着武器,立在木筏周围,然后让木筏顺水而下。吴兵看到,以为是活人,吓得赶紧跑了。木筏碰到水下的铁锥,就把铁锥都带走了。王濬又让人在木筏上做了大火炬,有十多丈长,十多围粗,用麻油浇灌,只要遇到铁索,就点燃火炬烧,一会儿铁索就断了。就这样,王濬的两路水军从长江顺流而下,所到之处,全都打胜仗。
再说东吴丞相张悌,命令左将军沈莹、右将军诸葛靓来迎战晋兵。沈莹对诸葛靓说:“上流的各路军队都没有防备,我料想晋军肯定会到这儿来,我们应该全力抵抗。要是侥幸得胜,江南就能保住。现在要是渡江去和晋军交战,不幸失败的话,那就全完了。”诸葛靓说:“您说得对。”话还没说完,就有人来报晋兵顺流而下,来势凶猛。两人大惊失色,急忙去见张悌商量对策。诸葛靓对张悌说:“东吴危险了,我们为什么不逃走呢?”张悌流着泪说:“东吴就要灭亡了,这是聪明人、笨人都知道的事;现在要是君臣都投降,没有一个人为国难而死,这不是很耻辱的事吗?”诸葛靓也流着泪走了。张悌和沈莹带兵抵抗晋兵,晋兵一下子就把他们围起来了。周旨率先冲进吴营。张悌独自奋力搏斗,最后死在乱军之中。沈莹也被周旨所杀。吴兵四处逃散。
晋兵攻克牛渚后,深入吴境。王濬派人快马传递捷报,晋主司马炎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。贾充上奏说:“我们的士兵在外面打仗很久了,水土不服,肯定会生病的。应该把军队召回来,以后再做打算。”张华却说:“现在我们的大军已经打到他们老巢了,吴国人都吓破胆了,不出一个月,孙皓肯定能被抓住。要是轻易把军队召回来,前面的进攻就都白费了,实在是太可惜了。”晋主还没来得及回应,贾充就呵斥张华说:“你都不看看天时地利,就想贪功,让士兵们疲惫不堪,就算把你杀了也不足以向天下人谢罪!”司马炎说:“这是我的意思,张华只是和我想法一样罢了,何必争论呢!”忽然有人报告说杜预派人送来了加急的奏表。晋主看了奏表,上面也是说应该赶快进兵的意思。晋主于是不再犹豫,直接下达了进军的命令。
王濬等人接到晋主的命令后,水陆并进,声势浩大,吴国人看到晋军的旗帜就投降了。吴主孙皓听到这个消息,吓得脸色都变了。大臣们就说:“北方的军队越来越近了,江南的军民都不打仗就投降了,这可怎么办呢?”孙皓说:“为什么不打仗呢?”众人回答说:“今天的灾祸,都是岑昏的罪过,请陛下杀了他。我们就出城决一死战。”孙皓说:“一个宦官,怎么能误国呢?”众人都大喊:“陛下难道没看到蜀国的黄皓吗?”然后不等吴主下令,就一起冲进宫里,把岑昏碎尸万段,还生吃他的肉。陶濬上奏说:“我带领的战船都很小,希望能得到两万士兵乘坐大船去作战,这样肯定能打败晋军。”孙皓听了他的话,就拨给陶濬御林军,让他到上流去迎战敌军。前将军张象,率领水兵到下游迎战敌军。两人带着军队刚出发,没想到西北风刮得很大,吴兵的旗帜都立不住了,全都倒着插在船上;士兵们都不肯下船,四处乱跑,只剩下张象带着几十个人等着迎战。
再说晋将王濬,扬帆起航,经过三山的时候,船工说:“风浪太大了,船走不了;还是等风小一点再走吧。”王濬一听就火了,拔出剑呵斥道:“我现在就要去攻打石头城,还说什么等!”然后擂鼓大进。吴将张象带着士兵来投降。王濬说:“如果是真投降,就到前面去立功。”张象回到自己的船上,一直开到石头城下,叫开城门,把晋兵迎了进去。孙皓听说晋兵已经进城了,就想自杀。中书令胡冲、光禄勋薛莹上奏说:“陛下为什么不学安乐公刘禅呢?”孙皓听了,就抬着棺材把自己绑起来,带着文武百官,到王濬的军前投降。王濬解开他的绳子,把棺材烧了,用对待王爷的礼节招待他。
就这样,东吴的四州,四十三郡,三百一十三县,五十二万三千户口,三万二千官吏,二十三万士兵,男女老幼共二百三十万,二百八十万斛米谷,五千多艘舟船,五千多后宫人员,都归大晋了。大事已定,晋军贴出告示安抚百姓,把官府仓库都封存起来。
第二天,陶濬的士兵还没打仗就自己溃散了。琅琊王司马□和王戎的大军都到了,看到王濬立了大功,心里都很高兴。第二天,杜预也到了,犒赏三军,打开粮仓救济吴地的百姓。于是吴地的百姓都安定下来了。只有建平太守吾彦,坚守城池不投降;听到吴国灭亡了,才投降。王濬上表报捷。朝廷听说吴国已经被平定了,君臣都互相庆贺,举杯祝酒。晋主拿着酒杯流着泪说:“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,可惜他不能亲眼看到了!”骠骑将军孙秀退朝后,朝着南方哭泣说:“以前讨逆将军(孙策)年轻的时候,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立基业;现在孙皓把江南这么大的地方都丢掉了!老天爷啊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!”
后来王濬班师回朝,把吴主孙皓带到洛阳去见晋帝。孙皓登上大殿磕头拜见晋帝。晋帝赐座说:“我早就设好这个座位等你了。”孙皓回答说:“我在南方的时候,也设了这样一个座位等陛下呢。”晋帝听了大笑。贾充问孙皓说:“听说您在南方的时候,经常挖人眼睛,剥人脸皮,这是什么刑罚啊?”孙皓说:“臣子要是弑君或者奸邪不忠的,就用这种刑罚。”贾充听了,默默地不说话,心里很惭愧。晋帝封孙皓为归命侯,他的子孙封为中郎,跟随他投降的宰辅大臣都被封为列侯。丞相张悌阵亡了,晋帝封他的子孙。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。其余的人也都各有封赏。
从这以后,三国归晋,晋帝司马炎统一了天下,这就是所谓的“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啊。后来啊,后汉皇帝刘禅在晋泰始七年去世,魏主曹奂在太安元年去世,吴主孙皓在太康四年去世,他们都得以善终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