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 汉中菜地的铝皮墓碑
五里雷区的方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16章 汉中菜地的铝皮墓碑,烽火少帅:改写九一八,五里雷区的方瑜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大家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周围的泥土,一个铁箱逐渐露出了轮廓。箱盖上用日文漆着 “绝密” 字样,那两个字在月光下散发着一种冰冷而神秘的气息。铁箱的锁头早已锈死,王越拿出工兵钳,费了好大一番力气,才将锁拧开。随着锁被打开,一股浓烈的霉味扑面而来,呛得众人纷纷咳嗽。
王越深吸一口气,抑制住内心的激动,缓缓打开铁箱。只见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叠叠关东军的作战日志,最上面是一份标着 “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 北大营战斗详报” 的文件。王越的手微微颤抖着,拿起那份文件,在微弱的月光下,艰难地辨认着上面的字迹:“22:15,第七旅 620 团突然开火,我联队第三中队玉碎......”“23:40,敌方无线电静默,疑似高层下令撤退......”“00:20,在敌团部缴获张学良亲笔手令:‘不准抵抗,不准动,把枪放到库房里’......”
王越的太阳穴突突直跳,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。这些记载,和他在教科书里看到的、一直以来所认知的九一八事变完全不一样。原来,九一八当晚,北大营守军竟然真的开枪抵抗过!他们并非如外界所传,一枪未发便放弃了抵抗。那一段段文字,仿佛是一把把利刃,刺痛着王越的心。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当年东北军将士们奋勇抵抗的画面,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,却最终因高层的一纸命令,不得不放弃抵抗,被迫撤退。这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哀!
“他们...... 他们打光了子弹...... 才撤的......” 一个沙哑而微弱的嗓音,突然从背后响起。王越猛地转身,手中的马灯照出一个倚在枣树下的独腿老汉。老汉的棉裤空荡荡的裤管打了死结,在寒风中随风摆动。他的怀里,紧紧抱着一杆老套筒,那杆枪仿佛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。
“老子就是第七旅的......” 老汉的独眼里闪着泪光,声音带着无尽的悲愤与沧桑,“那晚旅长接到十几道‘不准抵抗’的命令...... 最后是少帅的亲笔条子......” 老汉的话语,如同重锤一般,一下又一下地敲击着王越的内心。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个夜晚,北大营内一片混乱,将士们接到撤退命令时的不甘与无奈。
老汉突然扯开衣襟,露出胸口那触目惊心的伤痕。只见他的胸口,赫然是用刺刀挑出的满洲地图,那一道道伤疤,像是刻在他身上的历史烙印,诉说着那段惨痛的过往。“我们十几个弟兄没撤,躲在军械库里打黑枪...... 后来被鬼子用喷火器......” 老汉说到这里,剧烈地咳嗽起来,吐出的血沫里混着黑色渣滓,那是当年的火药残渣。王越的眼眶瞬间湿润了,他望着眼前这个伤痕累累的老汉,心中充满了敬意与同情。这些东北军将士,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,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,却背负着不抵抗的骂名,这是何等的不公!
雪夜中,王越默默地将档案一页页焚毁。火光熊熊,照亮了他悲愤而坚定的面容。在火光里,他仿佛看到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的密令,原来,少帅早有雪耻之心,只是一直没有机会。那些被焚毁的档案,承载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,如今,王越决定让这段历史永远地埋葬在这片土地下。因为他知道,真正的真相,或许早已刻在了每一个东北军将士的心中,刻在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。这场战争,还远未结束,他和他的兄弟们,将继续为了国家的尊严、民族的解放,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,直至胜利的那一天......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