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宝阁阁的刘继宗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55章 跨境血链,法医秦明:骨语密码,天宝阁阁的刘继宗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龙番市公安局国际会议室的空调开得太冷,我摩挲着手中的恒温箱钥匙,金属齿痕在掌心压出红印。屏幕上播放着马来西亚警方传来的现场录像:热带雨林边缘的废弃罐头厂,不锈钢操作台上摆着十二具被分割成二十厘米见方的尸块,保鲜膜包裹的切口处渗出淡粉色液体——和刘杰明冷库中“乳猪”的处理方式完全一致。
“他们用了改良版的福尔马林溶液。”马来西亚法医哈米德的英语带着浓重的马来口音,通过视频通话传来,“但这次的防腐剂里多了棕榈油成分,应该是为了适应热带气候防止腐败。”
林涛将现场照片投影到幕布上,我立刻注意到尸块边缘的切割痕迹:十二道平行刀痕,间距精确到三毫米,和刘杰明日记中记载的“标准化分尸流程”如出一辙。更触目惊心的是,某具尸块的腰椎处嵌着半枚翡翠碎屑——与刘杰明那枚编号袖扣的材质光谱分析完全匹配。
“是余党。”我敲了敲桌面,“他们在复制刘杰明的犯罪模式,甚至可能使用同一批分尸工具。”
三小时后,我和大宝登上飞往吉隆坡的航班,行李箱里装着从刘杰明冷库提取的十二种化学试剂样本。飞机穿越云层时,我翻看着国际刑警组织的协查通报:近半年来,东南亚三国共有三十七人失踪,最后一次目击地点均在华人聚居的肉类加工厂附近。
吉隆坡中央医院的停尸房充斥着榴莲与福尔马林混合的怪味。哈米德掀开塑料布的瞬间,我倒吸一口凉气——死者右手无名指的断茬处,皮肤呈现出特殊的角质化增生,这正是长期使用工业绞肉机才会留下的职业性损伤。而刘杰明的犯罪集团中,确实有一名负责操作绞肉机的马籍员工,三个月前失踪。
“看这里。”大宝用镊子夹起死者耳后皮肤,在紫外线灯照射下,淡蓝色的荧光纹身浮现出一串数字:0817。这是刘杰明第一次作案的日期,也是他刻在股骨上的起始编号。
凌晨两点,我们在罐头厂后巷的排水沟里发现了关键证据:半片撕裂的工牌,边缘残留的尼龙纤维与刘杰明冷库地面的拖擦痕迹完全吻合。工牌上的模糊LoGo被技术复原后,竟指向一家注册在新加坡的“华源食品贸易公司”——而这家公司的法人,正是刘杰明入狱前的商业伙伴陈永年。
“陈永年在刘杰明被捕前三天出境,之后辗转泰国、马来西亚,上周在新加坡申请了政治庇护。”林涛的越洋电话穿透时差,“国际刑警已经锁定他在柔佛州的落脚点,那里有一座伪装成棕榈园的地下屠宰场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