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向春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29章 真才实学,水浒:水泊梁山今天反了,姜向春,御书屋笔趣阁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徐悟锋淡然一笑,为他们倒酒,谦虚地说:“方兄过誉了,我不过有幸得一群兄弟相助,才有今日局面。”

方腊道:“贤弟不必过谦,梁山众首领个个勇猛,你若无真才实学,怎能让众人信服?”

徐悟锋哈哈一笑:“我们先不谈这个,还是说正事吧。”

方腊点点头,直言道:“此番前来,一是为了小妹婚事,二是加强彼此合作。”

“梁山如今声势浩大,威名远播山东、河北,而我摩尼教在江南也是赫赫有名。

若能联手,对我们双方都有益处。”

徐悟锋点头回应:“关于贵教的事,百花已向我提及。

花石纲祸及江南,贵教早已有所动作,意图解救黎民。”

听闻方兄此次前来,意在购置一批兵器甲胄,小弟冒昧相问,贵教是否已有行动之意?

方腊与娄敏中同时一怔,娄敏中答道:“敝教目前并无此意。”

徐悟锋微微点头,未作声。

方腊开口道:“我教多年来积蓄力量,只待良机。

如今并非最佳时日,但机会来临时,必定席卷江南。”

徐悟锋沉思片刻,问道:“不知方兄认为,何时才是良机?”

方腊略一思索,反问徐悟锋:“愚兄粗人一个,仅识得些许文字,贤弟以为如何?”

徐悟锋含笑回应:“常言道,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

当今赵氏天子荒淫无度,朝廷内尽是奸邪之辈,天下百姓怨声载道。”

“如今大宋如同置身火炉却不自知,只需有人振臂高呼,便会群起响应,这难道不是绝佳时机吗?”

方腊心中微动,追问:“贤弟可是已有行动之意?”

徐悟锋笑意加深:“实不相瞒,我确有此打算。

方兄想必也注意到,我梁山的兵马日渐增多。”

“梁山再大,终究有限。

我终须走出这片水域。

这两年与官军交战,我对那些所谓的禁军实力了如指掌。”

“若以梁山精锐之力攻占胶东,二位觉得需要多久?”

此言令方腊和娄敏中颇为震惊,未曾想到徐悟锋早已筹划此事,超出了他们的预期。

细细思量后,方腊意识到以梁山泊的实力,确实具备这样的能力,心中既震撼又生出几分艳羡。

方腊说道:“贤弟真要行动了吗?若是如此,以京东之地的庸兵弱将,梁山大军拿下胶东不过一年之期。”

徐悟锋道:“方兄既然有意合作,眼下我梁山即将举事,贵教何不顺势而为?你我南北呼应,赵宋必难兼顾,大事可成!”

方腊听罢,心中颇为心动,但随即皱眉说道:“贤弟的提议甚好,与我所思不谋而合。

只是我教当前的规划是三五年内暂不行动。”

这话背后的意思是,要看看梁山起事后的成效再做定夺。

若梁山能顺利拿下胶东,摩尼教看到如此良机,必定会有所行动。

如今大宋的军队,越往南战斗力越弱,摩尼教虽不及梁山兵强马壮,但胜在人数众多,对付那些庸兵并非难事。

如果梁山起事后遭遇阻碍,迟迟未能取得突破,那么摩尼教也只能继续等待时机。

简而言之,摩尼教希望梁山先行试探,摸清大宋的实力深浅后再决定是否行动。

徐悟锋对此心知肚明,即便没有摩尼教的支持,梁山也早已准备动手。

徐悟锋笑道:“无妨!既然贵教目前无意起事,那我们先讨论装备之事如何?”

方腊闻言松了口气,却又略感失落。

他刚才差点就答应了徐悟锋的提议,只因他性格颇为自负。

徐悟锋不过是个江湖晚辈,竟敢率先揭竿而起,而他方腊身为江南名号响亮的人物,却连一个江湖年轻人的挑战都接不下,传扬出去实在令人难以接受。

然而方腊也有自己的顾虑,作为摩尼教教主,尽管他威望很高,但这种大事并非一人能定夺。

此事关乎摩尼教众多成员的生死存亡,方腊无法独断专行,即便内心再渴望合作,也只能暂时拒绝徐悟锋的请求。

方腊接着问道:“贤弟先前攻克大名府,又重创五万官军,想必手中有不少装备。

不知贤弟能否转让一部分给我?”

徐悟锋回答道:“自然可以,不知方兄需要多少?以你我交情,我愿意给你优惠。”

经过这两年的发展,尤其是攻下大名府后,梁山的装备已不成问题。

不计算士兵日常穿戴的,仅仓库里的各类盔甲便有十万件以上。

梁山清理完自身无法使用的装备后,又剔除了备用物资,最终仍有三四万套甲胄剩余。

这批甲胄品质参差不齐,有的制作粗糙,有的损坏严重难以修复,对梁山来说确实不算上等,但对于他人而言,却是难得的宝物,即便有钱也未必能购得。

摩尼教若拥有这批装备,便足以组建一支精锐武装。

届时 ** 时,信徒们无需赤膊上阵,仅靠农具与官兵对抗的窘境也将成为过去。

方腊伸出三指道:“我需五百副铁甲、千副皮甲、千五百副纸甲,总计三千副盔甲。”徐悟锋听罢立刻应允:“自然可以,兄台既将爱女许配于我,另赠你两千副盔甲作为聘礼。”方腊闻言欣喜,原以为三千副已属奢求,不曾想对方如此痛快,额外的两千副更是令他惊喜。

方腊心中微动,试探性问道:“贤弟豪爽,不知还能否再加三千副?”徐悟锋含笑答道:“有何不可?但须知价格不菲,只要你备足款项即可。

只是眼下并无起事计划,大量采购是否会引起官府警觉呢?”

娄敏中在一旁提醒:“教主,五千副盔甲数量已颇为可观,运输至江南还需应对官府盘查。

未来机会尚多,不妨分批购买。”他以眼色示意方腊。

方腊本因激动脱口而出,此刻经娄敏中提醒,意识到问题不仅关乎官府,更涉及巨额资金。

摩尼教虽规模庞大,却尚未发难,缺乏充足财源。

经粗略估算,单三千副甲胄便需五六万贯,相当于蔡京寿礼的一半,看似寻常,实则巨额开销。

即便富裕的地主,拥有这般家底亦属罕见。

若是要再添三千副盔甲,金额便要超过十万贯。

当下摩尼教并非无力支付此笔款项,只是若真支出,必然导致资金吃紧。

因此,方腊只能作罢。

徐悟锋目光敏锐,怎会看 ** 方腊的困境?他随即说道:“方兄,这三千副盔甲,我愿意无偿赠送,但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。”

方腊听闻,稍显惊讶,连忙追问:“贤弟如此慷慨,不知需我帮忙何事?但说无妨。”

徐悟锋道:“我需要你替我招募人才。”

“招募人才?”

方腊立刻明白过来,说道:“贤弟的意思,是像之前一样,在江南召集失意的书生或账房之类的人才?”

徐悟锋点头道:“正是!江南文人众多,仅凭这五千副盔甲,方兄替我招募千人应非难事。”

梁山并不缺钱,而这五千副盔甲与其换钱,不如交给摩尼教帮忙招募人才更有价值。

先前摩尼教招来的书生和账房,经过培训后已在各重要岗位任职,确保了梁山的正常运作。

有人疑惑,书生、账房这类人怎会甘愿投身草莽?有一句话说得好,饥寒催生盗心,人若生存艰难,确实会做出许多常人难以想象之事。

花石纲在江南横行,受害的不仅是平民百姓,不少读书人也深受其害,而这正是徐悟锋所看重的人才。

“此事可行!”方腊点头称是,以摩尼教的人脉资源,此任务轻而易举。

当然,招募所需费用自然由摩尼教承担。

徐悟锋送出五千副盔甲,无疑是一份厚礼,方腊自当有所回馈,否则只占便宜难免引来江湖上的闲话。

道理很简单,别人请你吃饭,你不请别人,日后还有谁能与你往来?

方腊接着说:“贤弟,你我如今已成一家,摩尼教与梁山从此结为盟友。

至于你说的起事之事,我回江南后必与教中兄弟商议。”

“若教中兄弟同意,待梁山起事后,我摩尼教定当追随响应。”

有了这五千副铠甲,方腊的信心大增。

若梁山泊举事成功,他自不会甘于人后。

多年来,摩尼教精心筹备,不正是为了这一刻?

徐悟锋微微一笑,说道:“方兄言重了,此事非同小可,贵教理应谨慎行事。”

方腊无意充当先锋,这一点徐悟锋心知肚明。

按照原作,他是在田虎、王庆被平定之后才率军起事。

尽管短短半年即被 ** ,但仍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。

若有盟友相助,结局或许不同。

目前方腊暂无起事之意,这并无妨碍。

必要之时,徐悟锋自会助他一臂之力。

这天下逐鹿之局,怎能缺少方腊?

方腊不知徐悟锋心中所思,满心欢喜地说:“多谢贤弟理解。”

……

且说晁盖收到伪造书信后,与吴用直接返回东溪村,将信交给戴宗。

戴宗见已有回信,拱手道:“既有书信在手,我这就赶往江州,以免拖延太久,让黄文炳察觉。”

晁盖点头道:“那就麻烦戴宗兄弟了。

你先出发,我随后带些人马赶来。

只等宋公明出城,我们便动手营救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天命所归:观主在上

小小明秋

大宋:开局金军围城,宰相辞职

猪皮骑士

三姝破局:幽冥玉佩之谜

文苓笔墨

废土之王

笑死鸟

恶雌肥丑胖,开局五个兽夫修罗场

言尽书

四合院:我贾东旭!坐拥娇妻红颜

迷蝶龙鲤